2)第四十四章 清河崔氏_人在大唐本想低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毕竟老弟是陛下的枕边人,咱张家跟武家是亲家嘛。

  既然童敬不能当家做主,张易之不想多浪费时间,跟他又聊了半刻钟琴棋书画风花雪月。

  张易之这才告辞离去。

  走出门槛时,给角落里的陈长卿使了个眼色。

  陈长卿忍着揪心的刺痛,从道袍里拿出两条沉甸甸的金铤。

  他凑上前恭敬道:“刺史大人,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童敬打了个斜眼,不动声色的将金铤顺手接过。

  怎么热乎乎的…

  陈长卿尽力让自己不去留恋黄白之物,微微一笑:

  “刺史大人,贫道就先告辞了。”

  童敬热切道:“慢走,子唯若在刑州碰上啥事,道长尽管来找本官。”

  陈长卿打了个稽首,脚步像是灌了铅一般走得缓慢。

  ……

  清风楼。

  一间豪华包厢。

  “易之,今日能结识你,我三生有幸!”

  一个高颧骨的华服青年捧起酒壶,一饮而尽。

  张易之轻抿一口,笑了笑:“振恒,你我真是一见如故,改天去神都城,我做东给你接风。”

  在唐朝政坛活跃的武氏宗亲,多出于武则天祖父武华一脉。

  其他的都是庶脉,虽被称为皇族,但很少位居高位。

  比如眼前的武振恒,就来自武家庶脉,被武则天派来镇守刑窑。

  在刑州虽然逍遥快活,但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谁不想在神都城拥有一番权势?

  武振恒给张易之斟酒,笑着道:“易之,不瞒你说,你长相俊美才华横溢,我几个表妹都很倾慕你。”

  张易之莞尔道:“一副皮囊罢了,我宁愿长得瘆人,日子反倒可以安宁一些。”

  瞧着他嘚瑟的模样,武振恒摇头失笑:“来来来,继续喝酒。”

  ……

  酒过三巡,该谈正事了。

  张易之微醺,手指敲了敲桌子:“我也不绕圈子,我想借用刑窑。”

  武振恒云淡风轻道:“易之,你的来意我也能猜到,放心吧,刑窑全部匠人都任由你驱使。”

  “但只有十天期限,毕竟刑窑要供给天下瓷器。”

  张易之大喜,皇族子弟就是阔气!

  七天足够烧制水泥了。

  武振恒望向他:“公私分明,你需要的材料还得自己采购。”

  “这是当然。”

  张易之笑着颔首,顿了顿,便稍微泄露一点好处:

  “如果我烧制的物什成了,陛下绝对会记你一份功劳!”

  我还有功劳?

  武振恒没有惊讶,他以为这是客套话。

  但转念一想,张易之可是能制作神皇犁这种国之利器!

  那他烧制的东西肯定不是寻常物!

  不然不会亲自过来刑窑。

  念及于此,武振恒脸上抑不住的喜色,放声大笑道:“借易之吉言!”

  张易之“嗯”了一声,又确认道:“石灰石、粘土、炼铁矿渣、燃石都能买到吧?”

  武振恒闻言犹豫了一阵,才低声道:“其他的有,刑窑一般是用木炭作为炼炉燃料,但你要燃石,只能从清河崔家采购。”

  怎么跟崔家联系上了?

  燃石就是煤炭,煤炭非常关键!

  用木炭炉温最高1300摄氏度,而煤炭能提升到1800摄氏度。

  张易之急忙问:“振恒,此话怎样?”

  “唉!”

  武振恒轻叹一口气,神色有些不愤:

  “刑州五座燃石井全部属于崔家,他们出售燃石供宫廷和富贵人家冬日取暖。”

  这是垄断啊……张易之皱了皱眉:“那朝廷不反对?”

  武振恒压低声音道:“谁当皇帝不打压五姓七望啊?但没办法,只能循序渐进。”

  张易之沉默无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煤炭的国家,在西汉的时候,煤炭已经开始用于冶铁工程中。

  而唐朝,已经成为开采煤炭最多的朝代,崔氏由于传承上千年,他们掌握了煤炭区域内的资源。

  崔家仅仅靠煤炭一项,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更别提其他方方面面的垄断。

  张易之饮下一口酒。

  这就像前世发达的西方国家一样,隐伏在当权者背后的资本才是利益最终的饕餮者。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