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52章 暂停的工业_属性点慈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工人3年工资,可蒸汽机的生产价值超过十个人是必然的,哪怕再差的材料,养护好一些加缝缝补补也能用个十几年呢。

  “居京城不易啊。”

  “哎呀,您说得太好了!”在二代目作坊主眼里,生意确实难做,忙前忙后大部分都是流水,真正能进口袋的钱少之又少。

  王齐有点脸红,好在脸皮不薄,没显出端倪来。

  他还有其他问题:“这么说,不应该有更多作坊主用上蒸汽机吗,但我看从码头到这里,好像就您这一家?”

  聊了一会,二代目作坊主已经知道对方是外国人,也就不奇怪,直接解释:“因为这烧锅炉的烟很呛人,大人们都不高兴,我这里能用是因为码头缺了我们实在转不动,才特批的,郊区那边机器可能会多一些。”

  又是大人物吗,船上的眼镜男也是这么说的。

  和二代目作坊主谈了谈,王齐意识到雷鸣国的工业发展进度卡住了。

  受老爷们对煤烟的排斥影响,或许还有吃瓜民众和自然教会的锅,过早出现对环境的要求,压制了本应爆发的市场端需求,设备制造产能上不去,自然就谈不上技术革新。

  设备产能和技术革新间似乎没有必然联系,新城重工就是反例,它的产能相对其技术工人数量也并不高,可那是官营企业,经营逻辑都不一样。

  正常经营者追求利润无可厚非,看不到大幅盈利的前景,自然也不会投入本金革新技术。

  蒸汽机时代的技术革新,脑力门槛在王齐看来很低,稍微读过几年书、愿意接受新知识再接触几年机器,就可以称工程师,一个人就能完成新机器的构思或对现有机器的改进。

  雷鸣国有蒸汽明轮船、火车、作坊用设备,从门类扩散程度看应该有些年份了,应该积累了不少蒸汽设备相关人才,卡在这里真浪费啊。

  可惜自家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用不着他们,不然可以设法忽悠几个回去。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