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4章 衣食住行_属性点慈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众还有储备需要,随时能穿的换洗和备用保暖衣,更厚的新被褥三口之家最低要四床才能满足换洗需要。

  可以说随着近年的纺织业产能调整,缺口不但没减小,还增大了。

  这主要受到原材料产出影响。

  气温降低后,埃尔忒地区用于纺织的树皮生长情况不良,增大采收范围后勉强保持了一定增量,继续降温的话那些树随时被冻死也说不定。

  动物毛、绒、羽的情况不是很好,这部分比较依赖境外,而境外也有保暖需求,供应还有所减少。

  然后是农田种植的纤维植物,食品供应全面移入玻璃温室的同时,多出来的露天农田全部种了这些东西,虽然单位面积产量受气温影响下降了一些,好在种得够多。纤维作物和树一样,继续降温的未来不知道还有没有产出。

  再加上之前重点关照的涤纶,各种纺织原料加一起,才勉强达到产能翻倍的效果,就这还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继续往上推完全做不到。

  其中的重点矛盾,还是在涤纶这边。

  化工生产不受到自然温度条件影响,但确定投产一个化工装置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眼前不知道未来的温度会如何变化,假如降温几个月又开始回升,过多的产能就等于废了。

  现在只能按部就班的建设涤纶生产二期工程,完工后涤纶的产能会提升200%,达到年产两千余吨。

  2000吨涤纶,如果只用来做保暖服装的面料,能做出七百万件以上的衣服,不过一旦温度低到露天植物来源绝收,就要设法把涤纶和塑料羽绒化做填充物,单件外套消耗的原料会变得很多,分到所有民众手里,一人一年只有一件,户外工作者都很难分两件。

  人均每年一件保暖外套其实也不是不能活,只是要小心点,破损太快可能没衣服穿。

  之后由企业方再想想办法,在设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工艺改进实现一定比例的增产。

  涤纶最早是安排来做安全带、安全绳的,现在全部产能让给服装生产,等民众家庭服装储备差不多够用,市场销量往下降的时候,多出来的涤纶还是有地方去,装置再大就有点难消化了。

  然后是室内保暖。

  没给专门做安排,因为没有技术含量。

  以铁艺门店为例……就是做窗户、补锅的,两个人的门店如果有手动卷板机和焊机,一天就能生产二十几个简易炉子,整个过程都用不着冲压机,煤炉稍微复杂些,也慢不了太多。

  这部分现阶段的主要结症在燃料端。

  煤和碳,工业上煤强,取暖还是碳更好。

  煤的优势是成本低,并且已经有完善的采集、水洗、运输链条。毛病是毒性略有点大,除一氧化碳中毒风险之外,煤的硫含量对于室内环境可不算低。

  碳的好处是更安全,可以通过制碳环节定制碳燃烧时产生的味道。缺点是成本高,巨大的热量被浪费在制碳过程,并在每家每户都要用的前提下,只能实现本地制作、本地供应,开大厂的全境生产运输压力过于巨大。

  ……其实都是小事,最后肯定两个都有,用不着王齐参与,他只负责用神树种子给凤凰城和小熊城安排下,至少把神树上的房子,隔出专门的排烟层和储煤间。

  以冰点为预期:服装,勉强够,需要大家更爱惜衣服;食物,自给没有问题,甚至通过增加哨站树的树冠大小,甘霖计划仍然可以维持;住房保暖,能跟上变化;出行也按原有计划,通过魔法路边设施实现道路除冰。

  为降温准备的工作都已经上路,只要气压不降到特别低,一段时间都不用理会。

  接下来,得给魔族上点眼药。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