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8章 摩罗古街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李承的“自作主张”,老爷子有些不开心,年纪大了就喜欢将孩子捆在身边,连他这位弟子都是如此。不过好在有饶棼帮忙劝说,李承最终还是搬离别墅。

  吴佩俞的“婚房”,位于万惠家园,沿着书市侧面的巷子往西三百米即到。这是一座十八层的小高层,房间位于十五楼,视线很好,站在阳台上能远眺海湾。

  三室两厅的格局,房子简单装修过,主卧的房门是锁的,听朋济明说过,偶尔他小姨子吴佩俞会来住住。李承挑选可以看海的房间作为卧室,另一个房间简单收拾,作为书房和收藏品陈列室。

  自此,他开始港大、饶老家、住处,三点一线的生活。

  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锻炼、早餐与温习老爷子布置的功课八点半去港大,他选择的是徐懋教授的中国通史,还有拉夫恩教授的欧陆美术史,没有课程的时候,要么去逛逛书市,要么待在图书馆下午五点钟,准时赶往西半山饶老那里晚餐,老爷子会考较他一天的功课并安排学习。

  日子过得无比的充裕和安宁!

  连荷里活道、摩罗街、乐古道那边去逛逛的心思都没了,如果不是拉夫特来电话。

  拉夫特的机票是十一月十四日,自己该去摩罗街一带看看有没有店铺出租,另外,来港十多天,也该和赵帆联络,不知道他抵港没有。

  老爷子讲究座而议,起而行。

  李承拿起电话给赵帆拨过去,两人聊了几句后,他放下电话摇摇头。

  赵帆前几天已经抵港,这会又回到羊城,他那亲戚押着这批货过关时出了点小问题,回去处理呢。自己给他打电话时,正陪一位海关工作人员吃饭。

  这批货,总重一吨多,没错,他在电话中,用的是“吨”这一计量单位,也是没谁了!

  他在电话中还说,零杂品太多,他的那位亲属啥也不懂,用麻袋装的,只能以吨核计。

  这批货过几天就能抵达港岛,将会安置在海润集团的仓库中,自己和拉夫特还要抽空去精选一遍。

  这次随同拉夫特抵港的,还有两名员工,已经在纽瓦克那边培训一个月,这两位将担纲新店的管理运营。正因为培训员工,拉夫特晚来近半个月。

  今天不去听课了,换套衣服,李承匆匆出门,在小区门口招手的士,直奔摩罗街。

  摩罗街最早地名叫剃头角,开埠之初,这一带是荒野,有“鬼剃头”传说。

  后来英伦占据港岛九龙之后,这一带成为印度士兵的军营,也就是现在的摩罗下街位置。名称“asar”中的“asar”即印度士兵的统称,而“摩罗”一词,更是专指用头巾缠发,信奉锡克教的印度人。

  为安抚远离乡土的印度士兵,港府出售一块附近的地皮供这些士兵建一座印度庙。因此,不少水手和士兵在这里售卖在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