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7章 有人滋事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懋教授的课程,原本就是港大的热门课程。

  随着九七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学子想要了解母国,旁听者越来越多。今天上午的课程,不得不安排在文学院小礼堂进行。

  上午讲的是“永嘉之乱”,以及大背景下的促进南北融合的“侨寄法”。

  永嘉之乱,也就是中华文化进程中的血泪史“五胡乱华”的开端。匈奴人攻进洛城,俘虏晋怀帝,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开始长达数百年的汉人黑暗史。

  “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恒代而北,尽为丘墟崤潼已西,烟火断绝”……

  老先生在讲述这一段历史时,自己禁不住涕泪横流,三百多人的小礼堂,鸦雀无声,不少人在偷偷抹眼泪。

  西晋灭亡后,出于避乱,晋朝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

  侨寄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它对化解本地南人和乔迁的北人之间矛盾,传承中华文化火种,以及对南方文化素养的提升、南方人种的改进,都有着无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因此,徐老教授对侨寄法的提出者、实施者王导,推崇备至。顺便说一句,王导有个侄子名叫王羲之。

  历史,是最能凝聚民族认同感的课程。

  老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述,让一上午三个小时的大课变得时光短暂,听者唏嘘感慨声四起,丝毫没有历史课的腻烦和无趣。

  下课后,李承原本还有两个问题想要请教徐老,结果,徐老身边围着一群学子,他愣是没挤进去,摇摇头苦笑,晚上回去问饶老吧。

  “走,吃饭去!别想着和徐老招呼,没半小时老爷子脱不了身!”一位戴着眼镜、脸上几颗青春痘的男生,拍拍李承肩膀说道。

  李承朝他点点头,俩人并肩走出小礼堂。

  拍李承肩膀并打招呼的学生,名叫蔺建明,文学院汉语言系大四生。

  徐老教授的公开课,其实是大二历史系的专业课,因此他也算是旁听生,与经常来听课的李承很快认识。

  港大文学院的食堂伙食不错,只需要五港纸就能食两荤两素一汤的套餐。蔺建明的家境应该不错,每天除了套餐还会另要一份两港纸的鸡腿盅,也就是红烧剁成小块的鸡腿。

  “来,吃!别跟我客气!”他“豪爽”地将鸡腿盅向李承这边推推,声调很高,引来四周学生的观看,很享受这种目光。

  李承笑笑,谁没有年轻过?摇摇头谢绝。

  “下午你选课没有?”边吃边聊,蔺建明问道。

  “有点事要处理。”下午要去看看祁燕万隆堂的货品,不准备上课。

  “哎呀,你现在这么忙?”

  蔺建明清楚李承的社会生身份,应该不知道他是饶老的弟子,语气羡慕的问道:“我马上毕业,工作还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