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3章 屏风样画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秘密在哪儿?就在龛栊位置。

  这款八扇屏,并非整雕,而是拼合组装件。它的边框、上下镂雕、中部浮雕面、底足,都是榫卯结构拼合组装。

  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二。

  其一,紫檀无大料,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采用尽可能大的板料拼合其二就是可以多雕工同时进行,能省不少的工时。

  散件组装完毕之后,再统一髹漆,遮掩部件之间的缝隙。

  也许是擦拭时过于用力,也许拼装时内衬板小了少许,李承在上午检查藏品时,意外的发现,第四块屏风后面的衬板露出一丝边缘缝隙,从缝隙中,又能隐约见到一丝黄毛边。

  这就有意思了。

  屏风中部是花鸟正面雕版,组装时为了嵌合紧密且使得屏风看起来厚重,后面加上一块稍微小一点的衬板,如同相框和油画框,背面加衬板一样,这种设置很正常。

  但是,出现黄毛边,这就不正常了!

  面板和衬板,都是紫檀木拼合,中间为什么会出现绢帛边?

  当然,有很大可能是实用丝绸绢帛之类,隔在两块木板中间的夹层,让整体变得致密。

  还有一种可能,这丝绢,就是雕刻时所用的样画!

  要说明一下,内务府造办处,在制作各类御用贡品时,都有固定的花色与图案,必须严格按照样板画来执行,木雕同样如此。

  想象一下画面,右边是木雕师傅在雕琢檀木版画,他的左边,极有可能摆放着一块木板,上面贴着他所雕刻内容的样画,一比一大小!

  有没有可能这块贴有样画的木板,就是屏风的内衬板?然后被工人连样画一起,合进屏风呢?

  有这种先例,而且可能性不小。

  2006年,中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搬运紫檀木雕云龙纹嵌玉石座屏风时,不慎失手,摔成几大块,意外的发现内衬板上沾有屏风样板绢画。

  为什么要在内衬板上沾有样画?

  就是为了防止摔坏,便于修理的样画如果跟着屏风走,很容易混入宫廷庞大的资料库中,若是摔坏,一时间还真的难以翻找,年头越久越难找。

  又因为髹漆密封好,样画不易毁,于是,负责内务府的那些宫人,便索性将样画贴在内衬板上,真正做到“即摔即用,无需翻找”。

  李承也是因为记忆中的这则新闻,联想到样板画上!

  那么又来问题了,这幅样板画很贵重么?否则李承怎么如此心焦,甘愿出大价钱包圆整个维吉尔家族的东西?

  呵呵,看看屏风上的落款“李鱓音善瑞兽图”!

  李鱓,扬州八卦之一!

  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出生于书香世家。

  李鱓为南宋名臣李纲一系子孙,又系明朝“神仙宰相”李春芳的六世孙。祖父李法虽五官职,可其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等人唱和,工书法,善诗,颇有名望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