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1章 再遇赛琳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新抛光后的灯光冻,温润如羊脂白玉。

  一侧线刀雕刻,长尾狮猫挥舞前爪,做扑蝶状,另有飞碟扬翅于空,饰以简笔牡丹,这是丝国传统贺寿图样耄耋图。

  这枚灯光冻是送给师傅的寿礼,耄耋图用以点题,非常重要,李承看的很仔细。

  纹刻极细,深且清晰,狮子猫的神情甚至都能瞧出来,功力劲道不凡。

  “袁哥的线雕,深邃有力,没想到微雕技术,也日渐圆润。”李承赞道。

  袁衍方闻言,面有得色,却向李承竖起大拇指这种线雕中实用部分微雕手法,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线雕是以阴线或阳线勾勒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平面雕刻,走的是镌刻的路子,多用在青铜器、玉、石之类的物品上。微雕则属于“浅雕”范畴,用在这里,即增加雕刻内容的鲜活,又不破坏印章的本体,用得精妙。

  李承再看对侧,汉篆“人瑞天年”四字。

  “施老的汉篆,骨浑精圆。”李承又赞一句。

  汉篆并非一种标准字体的称呼,它是用来形容从小篆演变到隶书这一阶段,出现变化的文字形态的统称。

  我们都知道,文字演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秦国多以小篆为官文,西汉沿袭篆文,只是,这一时期的篆书字形日趋简便方正,转折处由圆变方,与后来的隶书比较接近,只是线条仍然粗细一致,还未出现波磔挑法而已。

  汉篆,字体为小篆,而体格近方,笔法稍掺隶意,方中带圆,整齐匀称,一般在庄重的场合和金器上使用,用在这枚印章上做侧题,有合适。

  看完两侧,李承将印面朝上,汉隶,“天选之堂”,含饶老选堂之号。

  隶书的“隶”,有“附属”之意,这是秦始皇一纸诏命而得名的书法字体。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秦书法家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

  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因此,秦始皇批准,用隶书作为秦篆的附属,可以通行。

  注:有关隶书的起源,也有说法“战国隶人之书”,也有部分道理,此为,不做学术之争。

  隶书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天选之堂”四字,同样出自施组乡教授之手,波、磔之美,浑然天成。

  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指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隶书在丝国书法字体上,意义非常重大。

  隶变标志着汉字相形性的破坏和抽象符号的确立,使汉字由古文字体系向今文字体系转换同时也标志着隶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