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1章 佛门遗珍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终,还是陈家明上前叫门,说明原委,还把带来的礼物透过门缝让她看一眼,一行人才得以走进这座夯土墙小院。

  院中靠右墙,篱笆扎出一小片养鸡的地儿,几只老母鸡因为人多,咕咕乱叫。

  一箱饮料,一箱啤酒,一条烟,叠放在厅堂门口,这个肥胖的老妇人,警惕地看了眼两名林警,确认他们不是来抓自己的,心下安定许多,又看看礼物,逐渐又放开她那泼辣性格,对着屋内吼一嗓子。一会,家中走出一个二十出头的妇人,腼腆的放下几只小马扎。

  估计家中凌乱,她没打算邀请李承一行进屋里坐。

  南驰在旁边小声告诉李承,这是马家尚香梅的夫家姓马媳妇,以前也在食堂工作。这次马家没能承包上食堂,她也就没了工作。

  这么一说,李承倒是有些理解,尚香梅为何如此“暴躁”且不说农场食堂油水丰厚,任谁家一下子两口铁饭碗被砸,谁心底都有郁气。

  小院中挤满看热闹的孩子大人,根本没法谈话,林志书和南驰两人忙着将大家劝出去,这些看热闹的还赖着不走。

  尚香梅随手又抄起那柄竹扫帚,见李承望过来,又讪笑着放下,招呼着李承坐她已经知道这一行人中,以面前这位年轻人为主有两名林警陪同,肯定是大人物。也不知这大人物想要打听二十多年前的什么事情?

  李承微笑着朝他点点头,眼睛却越过她的肩头,落在鸡窝茅草顶棚上的一件铜瓶上。器体较矮,肚子大脖子细,喇叭口,折腹,在肩腹之间安上一个丰肥的流,也就是出水口。整体外形,有点像蒜头瓶在肩部加了一个短壶嘴。

  这件东西有浑然天成的老气,竟然还是件老军持!

  李承眼睛眯眯,看了眼尚香梅,没看出来,农家有宝器,只是不自知。

  军持是一种盛水器,名称源于梵语“knuik”的译音,意思是“瓶,水瓶也”。

  军持最早是佛前供花所用器物,东汉末年,佛经的汉文译本问世,其中有记录瓶花供奉的经文。成书于公元197年的修行本起经有记:“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内外相见”。

  花供养是佛教六供中的首位,琉璃宝瓶为佛教七宝之首,器型为信众仿制,是为军持。

  军持佛前供花,逐渐成为中原佛教的例供。

  在敦煌壁画“玄奘取经图”中,佛教研究者又发现军持的另一种用法,那就是比丘十八物之一。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捃稚迦,即澡瓶也。然则军持之名,捃稚讹文,又省迦字。释家以之洗手,故曰澡瓶,亦曰净瓶。”

  因此,除了军持这种叫法,这类瓶子还可以叫做“澡瓶”和“净瓶”。

  竟然能在拜访尚香梅时发现一尊军持,算不算意外之喜?李承经过她的身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