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4章 石之大美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同地域、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圈子对赏石的评判是各不相同的。闲城寿石的审美评判,与丝国赏石的评判,有一定区别。

  譬如,闲城寿石审美第一条,是对“质”的要求石质需要坚固,必须给人一种安心稳重的感觉,“视觉感官冷”的石头例如玉石,是不可以成为寿石的,同样,“视觉感官过热”的石头同样不能成为寿石,寿石的标准硬度在五度上下。

  这是闲城寿石的评判基础。

  而这,在丝国观赏石中,是完全没有的。

  当然,丝国赏石和闲城寿石,还是有许多共同点的,譬如象形,写意、石头表达、古色等,两者评判标准,异曲同工。

  李承挺喜欢这种沟通与交流的,几人沿着人流,在各个摊位慢慢晃荡,李承也向李尚武介绍丝国赏石的审美评判。

  他使用的是郭北盛老爷子的赏石五大基本准则。

  郭北盛老爷子是杂项类的鉴定收藏宗师级人物,同时对花鸟虫草石等“顽类”,也有极深的研究。两千年左右,他提出的赏石五标准,获得行业内大多数人认可反对声音不可能消失,那就是“形、质、色、纹、韵”!

  他提出的五点,将丝国传统观赏石标准“皱、漏、瘦、透”纳入到“形”类,又将“丑”,融入到“韵”类,同时,又以“色、质、纹”三者,来包容当今越来越多新类别观赏石。

  观赏石,首重形。

  古典赏石的审美,人们通常用瘦、皱、漏、透、丑来概括。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题画石表述最为完善:“米元章米芾论石,曰瘦、曰绉通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

  以米芾和苏东坡两人在文坛的影响力,直接影响丝国赏石审美千年。

  事实上,仔细斟酌“皱、漏、瘦、透”会发现,基本上都在说赏石的“形”“韵”,但是“形”要重于“韵”而“丑”,同样是“形”“韵”,只是更偏向于“韵”。

  由此可以得知,无论古赏外形还是今赏象形,石之形态,为赏石第一。

  无论是古赏还是今赏,能够带来多角度视觉体验的赏石,都是同类中的集大成者,不仅在乎材质本身,更在乎其天然的形态。

  其次为质。

  精品观赏石,皮壳质感相当重要,石肌变幻、皮壳苍老、自然风化、水洗度好、风砂度好,同时纹理丰富、色彩协调、无杂质、圆润宝满都是质好的反映。

  而对于硬度较高的奇石,原始包浆的完整是成为“精品”的一个很关键因素。包浆的意义在于,它是人与自然共同对奇石的作用,是人类文明在赏石史中的佐证尤其对古石而言。

  质,还包括了同等材质的密度和表面质感的不同等等,这一点和闲城寿石的评判基础,有些近似。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