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4章 收之桑榆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老,我这会在西山这边拜访一位先生,只怕中午回不去呢。”李承微笑着拒绝,但不能让人觉得过于无礼,他又笑着说道,“有条消息还需于老帮忙转告一声。明天早晨霍家霍先光、永安百货郭永森,永太建业胡星亮,瑞亚艺术基金总经理朱麦克、还有朱麦克的夫人侠州影视明星钟女,还有一位财务、一位鉴定师,两名安保,一共九人,开车来醴陵,估计明天傍晚能抵达。”

  “明天是么?”于老身边肯定有市府的人,他又重复一遍人名后,停顿时间挺长的,似乎与人商量,又说道,“这情况我一定会通报市府工作人员。另外……小李呀,你中午没时间,那就晚上吧。我安排今天晚上在你住宿酒店餐厅,和市府办公室人员见见面,怎么样?”

  对方已经退让一步,这面子得给,李承立即答道,“那多不好意思,晚上我请!”

  挂断电话后,李承信步走进这件门面不大的书房用品店。很喜欢“渌水无声”这个名字,“渌者,清澈也”,清澈见底的溪水,悄无声息的流淌,多恬静的一幅画面。

  说是古董店,其实是旅游纪念品商店。

  渌江书院传承八百年,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书,因此,这家店展出商品最多的就是各种书籍,有当代新版精装平装,也有仿古版线装,当然,展柜中也展出部分古籍善本,数量不多,十来本。

  李承探头看了眼,年代最久的一本,是岳麓书院道林堂嘉庆九年翻刻的唐宋诗醇卷五。

  唐宋诗醇是乾隆皇帝继位后不久,下令编撰的诗总集,只收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陆游”六人的诗作,以及各代文人经典评点,合计四十七卷,乾隆十五年编撰完成。

  其时,唐诗宋词类的集卷多如牛毛,乾隆为何还要画蛇添足编撰这六人的诗集呢?

  历史没有给过正解,后人有所猜度。

  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到明清时已至巅峰,科举八股文已经成为文坛主流。

  乾隆九年,大清入关一百周年,大学士、兵部左侍郎舒赫德八月主考完顺天乡试后,呈递奏折,认为科举制“已非为官择人之良法矣”,选不到好官,不如废掉。

  他的理由有三条:其一、文人不会作诗,连贴卷诗做得都乱七八糟,其文气之颓废,可想而知其二、抄窃严重,此次乡试他一共搜出了四十多名夹带小抄的考生,废其考籍,可依旧屡禁不止其三就是八股文“徒空言而不适于实用”,也就是八股文变味了,不适合当时选官之用。

  乾隆对此非常重视,将舒赫德的奏章发到礼部审议。

  科举入士,是当时汉人为官的唯一通路,以汉人为主的礼部官员,自然不同意,联合科举出生的满大臣鄂尔泰,共同上奏章反对废科举。

  乾隆迫于压力可能也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