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0章 良渚玉器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醴陵往中海,走豫章,过景德镇,至黄山,再往临安,最后抵达中海,全程一千公里。

  原计划还打算在景德镇逗留一天,可因为在醴陵花费时间超出预期,只能舍去,加速赶路。远远望着瓷都景德镇的高大指示路牌,李承只能在心底叹一声,千年瓷都,下次再来朝拜吧!

  从早晨六点半出发,吴伟和周典倒班开,除了吃喝拉撒,一路向东几无停歇,赶到临安余杭已经是晚上八点半。好在余杭距离中海只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明天中午肯定能抵达中海泰勒是明天晚上七点抵达虹桥机场,来得及!

  余杭市为府畿,自古经贸繁盛,人文鼎沸,名家辈出,为章太炎、梁实秋、钱复、夏衍、戴望舒等人故里。李承歇脚余杭,并非偶然,而是想赶一趟良渚玉器墟市。

  越往北,脑海中的熟悉感越强。

  这段记忆来自于贾郑廷,他从事玉器销售,没少逛良渚玉器墟市,如其名,墟市的形成,自然离不开1936年发现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存续时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前后大约一千三百年,其文化形态的典型代表为集聚城郭、沟渠方田、精致石器陶器、大面积使用高精度玉器等。

  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玉器,总数不少于七千件,材质以透闪石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冠状饰、锥形器、玉璜、半圆形饰、柱形器、玉镯、玉织具、玉纺轮等,以及圆雕的鸟、龟、鱼、蝉等动物形玉器。

  因良渚文化或者良渚玉器的发现与考证,考古学家曲石先生,在八十年代率先提出“玉器时代”这一概念,并于1991年出专版丝国玉器时代一书,介绍同时间段丝国玉器的发展与繁盛。

  一石激起千层浪!

  赞同者诸如牛河梁发掘领队、考古专家孙守道,以牛河梁玉器为佐证,力挺“玉器时代”。

  更有丝国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闻广,以现代的显微结构考察和光学测定法,研究同一时间段在广阔的国土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结合文献考索,也提出在丝国远古历史上,介于石器和铜器时代之间,曾经历过一个显赫的“玉器时代”!

  反对者亦众。

  典型代表为丝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他认为,世界所公认的历史分期是根据生产工具质料的发展变化,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期,真正的玉器不属于生产工具范畴,而是属于佩饰或者祭祀器范畴,因而“玉器时代”是站不住脚的。

  玉器时代提出后,正反双方就此展开长达二十年的讨论,一直到新世纪头十年也没有最终定论。

  结果不管怎样,双方公认的一点是,良渚玉器的精美,绝对堪称新石器时代末期丝国玉器典型代表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