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7章 探错病人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一位顽强扛起晚清“洋务运动”大业,为一堆不平等条约“扛锅”的近代“红人”,晚清重臣李鸿章,晚年一桩出名的风光大事,就是1896年出使夕羡列国。

  从是年3月28日自中海出发起,73岁的李鸿章先赴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而后又陆续访问各国,几乎把西方列强“串”了一遍。

  特别在此行的重要一站:墨国,对李鸿章的热情接待,更到了极度认真细致的程度。

  墨国人提前通过各种渠道,获知李鸿章的各种喜好,甚至连李鸿章喜欢抽的雪茄烟牌子与玩鸟的嗜好,都弄得一清二楚,然后一一周到安排。

  李鸿章的住处,也被安排到柏林最豪华的凯撒酒店,衣食住行“供张华美”,欧罗巴工业强国招待大清李中堂,那是真“给面儿”。

  墨国不仅礼遇周到,又因垂涎清廷庞大的军备采购,威廉二世亲自陪同李鸿章阅兵,也就是被记录在案的“1896年6月20日阅兵秋操”,为让李鸿章看得清楚,德皇还特意下令军队拉近表演距离,虎皮椅上的李鸿章,也把凶悍各种娴熟的战术动作看了个满眼。

  正是在这次阅兵秋操上,李鸿章发出令后人无比感慨的一声长叹“苟使臣有此军十营,余愿足矣!”清廷如果有十营这样的精兵,我这辈子值了!

  所以,李承很怀疑这件精美的德累斯顿台灯,是德皇威廉二世赠送李鸿章的礼品之一。

  当然,这只是怀疑,更大的可能是李鸿章的随行人员采购回来的另一种可能是墨国使节赠送给李鸿章的礼物。

  无论是哪一种,都代表着中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走眼了这件西洋艺术品完全可以凭借“李鸿章”的身份,跻身中海博物馆的展厅。

  至于那个戳印,简体字,是后来加盖的建国后清理旧物时,往物品上盖一个戳印表明来自哪里。这个戳印,说明这件台灯来自李鸿章的“丁香花园”。

  在确定物品无恙后,他抬头对周友根说道,“这台灯卖相很好,我要了,周经理估个价吧。”

  周友根估价八千元,挺好!

  李承没还价,直接让周典放回车中,又让妮娜宋备档。

  这件德累斯顿台灯,可以交由安格列斯操作。

  价值未知,但翻个七八翻还是没问题的七翻才将将一百万,折合马克不过三十万,不贵!墨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藏家数不胜数,可惜自己没资源。

  怪中海博的人不识货?呵呵!

  九十年代国内文博业就这个鸟样,国内收藏刚刚走起,国外的藏品,没人研究!尽管李承给赵帆提过以国外藏品换中式古董的建议,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博物馆都会重视。

  也许,风还没刮到中海。

  李承一行人,走走停停,中海博跑马总会仓库东西不少,像德累斯顿台灯之类的极品,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