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5章 十块一本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带一本明清古籍善本进场,这种方法对李承而言最为简单,只是这位胖大婶看他着实年轻,没说而已。

  离开少年儿童出版社摊位前,李承再度瞅瞅那些连环画,没有发现画页多连,更没有看见手稿,便没再继续往下等,和热心胖大婶摆摆手,告辞而去。

  周典负责往停车场送这些书,吴伟陪同着李承,顺着街道两旁的帐篷往前溜达着。两侧的书摊,九成九都是新书,李承走马观花,脚步挺快。

  刚转过登瀛桥路,就看见有不少人往一条巷子里涌,还能听见有人喊道,“数量有限,古籍善本!早来早得,十块一本!”

  李承翻翻白眼,晕!古籍善本什么时间这么泛滥?竟然还有烂大街的促销?也不止十块钱一本吧?遂没理会,继续低头在街两侧书铺上寻梭。

  “李少,好像是真的呢。”不一会,吴伟胳膊肘碰碰他,说道。

  李承抬头朝巷子口看看,我去,还真有人满脸惊喜的手捧着一本蓝皮线装书走出来。路过身边时,李承瞅了眼封面,樗亭集卷二,八品相,看其版刻切口,应该是清代中后期民印本。

  嗡!李承脑袋一阵迷糊,还真是古籍善本!

  樗亭集是“二董”中的小董董俞的诗词集。

  “二董”,指的是清早期华亭人董含和董俞兄弟二人。哥哥董含是顺治十一年的举人,顺治十八年的进士,殿试二甲第二名,这名次很高的全国第五弟弟董俞,顺治十七年的举人。

  兄弟两人都因为顺治十八年的“奏销案”被黜,遂绝意仕进,耕读自娱,又因董含擅诗、董俞善词,江南士林称之为“二董”。

  简单解释“奏销案”。

  明代中后期,江南士族势力庞大,很多士族拥有大量田地、商铺,却又不愿意交税,此为拖垮明朝中后期国家财政的“弊根”之一。

  清入关后,在江南地区实行比明代更为严厉的催税,但江南缙绅豪强依然凭借昔日的权势交通官府,贿买书吏,隐混和拖欠钱粮,致使积逋常达数十万。

  当时的江宁巡抚朱国治,正为江南士林铁板一块、针插不进的形势生气,又为收不上来税经征之官皆以十分为考成,不足额者要被参罚而生气。

  他的师爷便给他出了个“馊主意”以奏请朝廷销去这些年江南士林拖欠朝廷税务的名义,将这件事捅到朝廷最高层,也就是皇帝面前。

  清廷可没有明朝那么好说话,欠朝廷的税钱不给?那哪儿行?正愁着没借口收拾你们呢!

  顺治皇帝立即下诏,彻查朱国治奏折中提及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所欠朝廷税银,并最终于顺治十八年,将这四府一县官绅士子全部黜革。

  史书载:“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数多寡,在籍绅衿按名黜革,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