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3章 邮票之珍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次来到英雄山市场,人潮如海。

  王跃进摆摆手,谢绝李承的陪同,准备去考察“神童”,瞥了眼身侧的儿子。

  王建华恍若未觉,目光看向不远处的小食摊位,伸手指指前方惊喜状,“李老板,你们还没吃早饭吧?那有家周村烧饼,酥香脆的很,我去给买点回来大家尝尝。”

  王跃进冷哼一声,甩袖就走还琢磨着借机指点儿子一二,结果人家心思全放在巴结新老板上。也罢,随他去吧。

  李承自然不会让王建华去买早点,对吴伟使了个眼色,自己伸手拽了“二师兄”一把,笑着问道,“王老弟,昨天王老师说的……和英雄山市场一家古玩店老板不睦,我挺好奇的。”

  “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他偶尔说过一嘴,好像是和前面顺源庄的老板,合伙打围子,结果被人家骗了,接下梁子。”老子怕丢丑,犯忌讳的事情,儿子说出来一点压力都没有。

  打围子一词来自于“打鱼窝”,对比后世项目招标中的“围标”就能明白大概意思,放在古玩行,就是几个人合伙做局,拿下一桩比较重要的古玩买卖。

  涉及到“打围子”这类隐私,李承不好继续往下问,倒是将顺源庄的名字记下来。顺源庄,贾郑廷的记忆中有些印象,是做普洱茶的,怎么会和王跃进一起打围子?

  昨天看过的摊位,一掠而过,来到昨天结束的位置,继续走起。

  市场人超多,四人一起也不那么扎眼。

  这是一家做旧报刊杂志、书籍的摊位,货品不少,很凌乱的堆在水泥柜台上,摊主三十来岁的汉子,他身后还有好几个捆扎好的蛇皮袋,估计里面都是新进的旧书籍。

  柜台上的货品,已经被更早一拨客人翻过一遍,有好东西的概率不大,所以,有客人站在柜台前,指着老板身后的蛇皮袋叫嚷着,“老吴,那是新货吧,打开一袋子我们看看呗。”

  旧货不出,新货不上,这是规矩。所以即便是熟人,那摊主依旧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汗珠,摇摇头笑道,“台上摆不下,不能开。”

  几名老顾客,嚷嚷着要看新货,摊主老吴,一口咬定不上新货,双方在掰饬、纠缠。

  李承也很想看新货,便低头在柜台前翻看,等候摊主应对。

  摊位上确实没啥好东西,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书籍以及各种诗歌集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诗歌这种文学体突然在国内兴盛起来,成为伤痕文学的典型代表,进入九十年代后,朦胧诗和抒情诗又蓬勃发展,代表人物汪国真,那真是火的不要不要的。

  汪先生的诗,确实很火,可是销量并不高徐家汇的一家书店在九十年代初进了二十本汪国真诗选,两个月没卖完。是不是很奇怪?

  其实一点不奇怪。

  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当时非常流行“手抄本”,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