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1章 商埠邮票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品。

  既然这种书信馆发行的邮资票,挺有市场价值的,为什么还留给李承来“捡漏”?上午来的那些文物贩子都瞎眼了?

  这其中有原因的。

  1896年,大清正式成立邮政局,并邀请当时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担任第一任邮政总监,负责邮票设计、全国邮政所布局等全面工作。

  罗伯特赫德此人后来被誉为“丝国现代邮政系统之父”,对丝国邮政、海关税务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贡献。

  此人虽然是英伦人,但却是正正经经的清朝官员,1859年接受清廷聘用,任羊城海关副总税务司,1861年担任中海海关总税务司,1863年担任清廷海关总税务司,1864年授予按察使衔,正三品大员,1869年升任布政使,从二品,1889年海关税务督总办,正一品,1911年病逝,清廷追授“太子太保”衔。

  在他手中,清廷的海关税收蒸蒸日上,他去职之后,海关账目一塌糊涂,实在是天大的笑话!此人是当时在清廷培植的重要人物之一,威望很重,所以,他在担任邮政总监时所签署的“裁撤各地书信馆”的行文,要比光绪皇帝的诏令更有效。

  于是,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以中海工部局书信馆为首,全国二十四个通商口岸,逐步裁撤书信馆。

  书信馆被裁撤,那些投资成立书信馆的外国商人们自然不乐意。

  以芜湖书信馆的葛雷森为例,为了乘机捞一把,在停业前将剩余邮票加盖上“、、”字样后,加紧抛售。

  “、、”什么意思呢?

  就是法文“urrenrenge”的缩写,把它翻译成丝文,就是“告别”“再见”。

  加盖这种字样又有什么用?这是当时国际通用的“绝版票”的标识,以表示这种邮票未来不会再有,促使人赶紧收藏吧,以此来提高邮票的收藏价值。

  如果只是这样做,对商埠邮票的价值,冲击并不大,最可恶的是,他一边在加盖“、、”字样,一边在加大马力生产!

  这就是活生生的、恶劣的“圈钱”行为!

  不止如此,他为了给邮票“增值”,故意制造各种变体邮票、错票、胡乱加盖票。

  这就对书信馆邮资票的信誉,造成致命打击。

  从1896年到1897年,全国二十四个书信馆,基本上都在干这种事。

  邮学家、著名邮商陈复样曾著文描述:“镇江之错印票,故意为之者,较芜湖尤多耶”,“而种种错误之加盖,无不应有尽有”。

  美国人马士在大清帝国的国际关系一书中指出:“那些书信馆无所事事,仅以发行邮票,供应给西洋爱好收集邮票的收藏家,藉此图利,维持开支。”

  1897年,英伦集邮家与邮商联合成立的“防止投机邮票会”发表文章,公开指责商埠书信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