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0章 李承怀疑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位叫做袁克家的老者,面色有点尬,点头回道,“我怎么就不能在这?”

  两人都有点尴尬……李承眼神闪闪,没问。

  相互认识之后,再度出发。

  车中,张苏陵这才跟李承解释,这位袁克家,是津州八大馆之一的艺术馆老研究员,和张庆东关系甚好,平时为人很低调的,怎么就和涂玉明这种人混到一起?

  大金杯中,袁克家的脸色不太好看。

  秦禹和他坐在一排,捅捅他的胳膊,“刚才那……谁家小子?”

  “博物院张庆东家的,”袁克家忍不住拍拍前座,抱怨道“老涂,怎么叫上他来了?不是说就一个香江年轻人么?”

  涂玉明这会也有点上火,合着昨天下午说的代理人,是张庆东家的崽?

  解放前,盐商张家在津州很有势力,张庆东本人在津州文博圈挺有名气,张苏陵本人有“小瓷王”之称。虽然涂玉明没打算这次交易坑李承,可是谁也不愿意头上戴个圈是吧。

  易县是冀北有名的贫困县,太行山脚下,整个县域被大大小小的山头围拢,交通非常差,这是易县经济困顿的重要因素。

  不到三十里的行程,颠簸半个多小时,看见清西陵红墙黄瓦庑殿顶时,擦着陵区边沿的一条小岔路,一路往西,驶入一个小山沟中。

  沿溪水而上,突兀的出现一块山谷平地,里面大约二三十栋民居。

  这就是杨家屯。

  与一路上所见村落多为土坯房不同,这里的房舍虽然破旧,缺一律的青砖瓦房四合院制。

  还真有很大可能是守墓人村落。

  丝国的守墓人制度起源非常早,被历史记载最早的守墓人是秦始皇陵项羽烧掉阿房宫后,曾想挖掘秦始皇陵,被一个叫做“蒙常山”的守墓组织拼死阻挡,最终未能得逞。

  至于蒙常山与蒙恬后人有没有关系,这就不清楚,直至今日,在骊山一带尚有蒙氏族人村落。

  守墓人制度在清朝达到顶峰。

  清朝的祖陵永陵以及另外十一位清朝皇帝的陵墓,每一个陵墓都设有专门的守陵大臣。守陵大臣正三品,而且只有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这样的上三旗子弟,才有资格担任。

  与之相配的,还有专职陵丁,也就是专门守墓的兵丁。

  守墓是一项非常清苦的工作,窝在犄角旮旯里,什么娱乐都没有,叫天天不应的。因此到清朝中后期,主要受命守墓的越来越少,没了更换,于是,逐渐变成陵丁“子承父业”,出现专门守护皇陵的守墓人家族。

  清廷对这些守墓人家族的赏赐,一直很丰厚,陵丁首领一般都赏“御前侍卫”衔,陵丁的薪资,也要比普通旗丁高,房屋住舍都建设的很规整,就是希望这些人能好好“伺候”老祖宗。

  时代变迁,清皇室破产近百年,没了他们的援助,守墓人村落日渐衰败也就成为必然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