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7章 冤家路窄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饶北季”这一称呼不知道哪一年喊出来的,饶老从来不承认。与之相同,季老也不承认这种说法,他甚至连“国学大师”的称呼都不愿意背负。

  季老的弟子众多,任远、段晴、王邦维、葛维钧、钱文忠、辛岛静志、李南、高鸿、刘波,最次的是钱文忠教授,硕士学位毕业。

  这个最次,是指学历,而非能力和研究成果,莫要多想。

  季老的身体也不算好,自从九二年女儿去世,九四年老妻彭德华故去,九五年与儿子决裂,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李承在朗润园陪着老爷子撸猫撸了一上午,这只猫就是著名的“咪咪二世”,小家伙双眼异色,很是可爱,难怪能,被老先生写进散文的知名宠物。

  长辈朋友,终究与同门叔伯还是有区别的。

  老先生更多的聊些和饶老交往中的旧事,对李承的学问,不算是很关心。

  不像昨天见面的田老,拐着弯的考较李承文学水准田老与司徒雷登关系很近。

  当然,季老也提到一些自己做学问的经验,譬如论文,强调一个“新”字,没有新见解,就不必写文章。见解不论大小,唯新是图。论文题目不怕小,就怕不新。

  这一点与饶师的要求很相似,饶老每每听到李承提到一些新的观点,都鼓励他将其形成文章,不论观点大小,只要新颖合理。

  学问,是一点点做出来的。

  此行国内,李承一共写了六篇三千字左右的论文,等全程走完,会形成小集,再加上秦国九迁这篇题材更大的论文,差不多能出一本考古杂论,算是他第一本“著作”此前那篇香江教育固化的文章,只能算是非专业文章。

  下午有空,去哪儿?

  身在西边,自然要考虑西边古玩市场。

  去报国寺转转?亦或者去月坛邮市?

  报国寺,京城三大古玩圈之一,规模不算大,但若论历史悠久,报国寺书市数第一。

  明代中后期,出生贫寒的进京赶考举子,多在报国寺寄宿,因为报国寺每天早晨为住客免费供应素包子,可以省一顿饭钱。

  举子聚集,这里自然也就形成文化之地,明末清初时,报国寺曾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

  后来随着琉璃厂书市的兴起,报国寺书市才渐而衰落,但它长时间形成的文化基因留了下来,逐渐形成了以经营书籍、邮票、钱币等为主的文化市场。

  九十年代,古董古玩兴起,可琉璃厂越来越“森严”,正式店面太多,没了淘宝的乐趣,而潘家园又太杂,因此,很多知识分子,喜欢去报国寺逛逛。

  它本身就是一处文物建筑,去逛报国寺古玩市场还可以顺便把报国寺参观一下,不用花钱。

  古玩市场就开在报国寺院内,基本上是地摊,有少数十来间用简易材料搭成的亭子间,规模自然不如潘家园,但总也有两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