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1章 季老走眼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承蹲在这只纸盒前。

  盒子很浅,应该是某套化妆品的产品包装盒。盒子里面,堆着一层碎纸屑,最大的一块,莫过于巴掌心大小,小块的约莫铜钱状。从碎纸屑的边缘部位来看,不像人工撕碎,不规则的圆形、长条形、三角形、多边形……真的很像时间太九,纸张老化脱水后所形成的自然裂片。

  这种状态的纸屑,李承可不敢上手,说不定捻起来就碎,那可就说不清楚啰。

  从边缘处看,有点像唐五代时期的黄皮纸。

  早在西汉时期,国人就发明纸张东汉蔡伦造纸实为改良,为什么一直到南北朝及隋唐期,很多人依旧在用昂贵的绢帛?

  原因只有一个,技术不过关。

  唐代工匠,开发出造纸术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对纸浆进行碱水蒸煮脱脂,能比较好地清除胶质,使得纸张不再脱墨和晕散,从而被大面积的运用,并最终彻底取代绢帛。

  唐代用纸,多为麻纸,即以麻为原料的纸张边远地区多用檀皮、桑皮、楮皮等原料制的皮纸读书人喜欢用竹纸宫廷用纸多为浆纸,色白纸厚最后是刻印坊所用的还魂纸老旧纸张回炉再造纸。

  这些纸片泛黄,边角粗糙,甚至有些纤维外露,没看错的话,是桑皮纸。

  桑皮纸被称为人类造纸术的活化石,确切记载的年代是唐朝。1908年斯坦因,在和田城北一百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一本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寺院在当地买纸的情况。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桑皮纸因为成本、原材料以及纸质问题,从本世纪八十年代,全面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现在,除了古画古籍修复,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桑皮纸。最后一家成规模的桑皮纸生产厂,岳西造纸厂于1987年倒闭。

  “看吧看吧,有手套,小心点,可以上手的。”不远处正在打牌的年轻人,朝着李承喊道。

  应该是摊主,李承抬头朝他笑笑,并没有因此而上手,只是将纸盒端起来,凑近了观察。

  桑皮造纸,历史悠久,和田地区有个名叫墨玉县普恰克其乡的地方,甚至被称为“桑皮纸之乡”。他们生产的桑皮纸,用的原料为胡杨树皮,胡杨树皮纤维非常粗,造出来的桑皮纸就像“黄裱纸”,因此又有“土桑纸”之称。

  摊主的喊声也惊动了秦月和王蓉,两女不约而同从另一个摊位离开,站在李承身后。

  “这是……好东西?”秦月对古董古玩感兴趣,还是受李承影响,比王蓉要差一些,不过,这阶段的玩家,往往兴致最高,也最不怕死,什么都敢买,什么都喜欢问一句。

  李承摇摇头,没说这东西好还是坏,毕竟,摊主边打牌边用眼角瞄着这边呢。

  秦月立即又换了个问题,“这些字……都哪儿的?怪模怪样的?”

  这本书李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