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4章 泾阳之谜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李承来十三都的第四天,走泾阳,探寻泾阳秦都之谜。

  泾阳,是丝国大地原点,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里,很适合做国都的。

  只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界,对“泾阳是否为秦都”,一直争议很大。

  史记秦本纪中并没有记载泾阳作为都城的文字,秦国战国中后期“主角”,这似乎不应该。另外,泾阳都城遗址未曾找到过,因此,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泾阳从未成为秦国都城。

  貌似很有道理。

  但是,同样是史记,在秦始皇本纪这一章节中,明确记载“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

  秦肃灵公,战国时期秦国第二十五代君主,秦昭太子嬴昭之子,曾经在泾阳这个地方,“享国十年”,也就是做了十年国王的意思。

  这段话不仅交代秦肃灵公在泾阳当了十年的国王,还交代秦献公元年的时候“止从死”,即废除殉葬制,秦献公二年的时候,“城栎阳”,也就是将都城搬迁到栎阳。

  整段话前后有序,有人物有事件,肯定不是太史公在瞎说的!

  那么问题来了,前文没提秦灵公在泾阳立都,后文却提及秦灵公在泾阳住了十年,算不算前后矛盾?泾阳究竟算不算秦都?

  以梁启超、王国维两位大师为代表,坚定地认为,泾阳为都,确凿无疑,都城遗址只是尚未发现。而以柳诒徵、郭沫若、郭若愚等更多的历史考古学家认为,泾阳无都,最大可能是一处行宫。

  就这个问题,李承也请教过饶老。

  师傅给出一种推理,至于答案正确与否,还需李承自己去现场再思考。

  秦灵公继位前后,可以称得上是秦国历史上最灰暗的岁月。

  秦厉共公于公元前443年去世,他的儿子秦躁公继位,秦国的灾难开始。

  雍城成为秦朝王都二百多年,贵族势力极其强势。

  秦厉共公的才能其实很一般,只能算是中人之姿,以有限的能力为秦国谋取最大化利益。他自己也明白,几乎不可能再将秦国恢复到穆公时代的盛世。

  秦厉共公执政最失败的一件事就是国君大权旁落,军政两权,都被秦国贵族掌控。

  如果说秦厉共公算“守成之君”,那秦躁公就是安于享乐,奢侈无度,极其懦弱的“昏聩之君”。

  晋国此时为三家执政,魏文侯以“河西之地原属于晋国”,发起收付河西之战。

  有关河西之地的,说的挺多,再说一点,河西之争的由来晋献公去世,晋国内乱,当时晋公子夷吾即后来的晋惠公,曾口头承诺,请秦穆公护送回国即位后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继位后,晋惠公反悔,秦穆公趁晋国内乱,发兵取晋河西之地。

  秦躁公当时正在和国内贵族势力角力,想要夺回军政两权,屡次失败,心灰意冷,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