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6章 有型有像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承就没见过古董古玩行这么叫卖的。

  更没想到,他还整出个有名有姓有出处的古玩在叫卖。

  李怀光,唐中后期的一位柔然归化将领。父亲是朔方将军茹常,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赐姓李,更名为李嘉庆。李怀光本人颇为勇武,早年跟随郭子仪立下军功,唐德宗时期,他继任父职,迁朔方节度使,堪称一方领军大将。

  他为什么会有丹书铁券呢?

  背景原因,扯起来太长,从几个关键词来解释。

  首先说“德宗削藩”。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意识到藩镇的危害,唐德宗李适较有作为,担任皇帝二十年后,他认为有实力可以削藩,开始实施精心制定的削藩三策。

  一、杜绝节度使一职家传之风当时很多地方节度使都是父传子,朝廷任命下不去。

  二、减少节度使佣丁数量佣丁是节度使的家族私兵,非常精锐,但对朝廷忠心不够。

  三、刺史、行军长史朝廷任命制这两个官职,一个主政,一个辅助节度使行使军权,太要命了!以前都是节度使或兼任或自行任命,一旦朝廷任命,那节度使的职权就会大受影响。

  这就是“德宗削藩”,大大触及各藩镇节度使的利益,引起全国藩镇不满。

  德宗削藩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四镇叛乱”。

  建中三年782年秋,卢龙节度使朱滔、魏博节度使田悦、成德节度使王武俊、淄青节度使李纳,或因为继承节度使被朝廷反驳,或不愿刺史长史任命,或不满意朝廷赏赐……诸多原因吧,最后相互结盟,起军反叛,竖旗称王,史称“四镇叛乱”。

  四镇叛乱,朝廷组织大量兵马进行围剿,,调集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等人的征讨,叛乱不止,于是,朝廷又联络当时的幽州兵马使、新罗、渤海两蕃使李希烈,让他参与平叛。

  总不能让人白干吧?于是唐王朝任命李希烈为平卢淄青四镇节度使。

  结果,李希烈摆了朝廷一刀,假言讨伐,其实暗中与之私通,在平叛的过程中,自己也叛乱,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反戈一击,带重兵围攻河洛重镇襄城。

  这就是史称“襄城之围”。

  这下雪上加霜,唐德宗暴怒,下令征全国节度使之兵,平叛李希烈,解襄城之围。

  其中一路兵马,为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五千士卒。这帮兵痞抵达十三都时,借口“开拔费不足”“安家费不够”诸多借口,起兵攻打皇城,唐德宗李适,在宦官的拥簇下,匆忙出逃。

  泾原的这伙叛军,占据十三都之后,拥立当时的太尉朱泚卢龙节度使朱滔的哥哥为王。

  太尉朱泚狼子野心,别人称王,他直接称帝,国号大秦,年号应天。等到第二年,又改国号汉国,年号天皇。

  史称“泾原兵变”,也称之为“朱泚称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