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9章 再见彭莉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礼县的第二天,李承随着彭老、王老等人,走过一遍西垂陵园,大略看看。

  考古现场,其实真心没什么可看的。

  这些墓葬大多被盗,即便剩下的那些出土好东西,也被快速转移走,或封存或养护,不会继续留在土坑中暴露在空气下,现场只有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土坑。

  当然,这些土坑也不是全然无价值,无论是夯土层还是黏土层,都会记录当时的埋葬环境,当然,这就需要非常专业的眼光来判定,而专业,素来无趣。

  所以,他走过一圈,留下照片资料之后,也就没啥兴趣,回房间继续他的论文。

  礼县是李承此次国内之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为轻松的一站。

  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中科院历史研究所、京大考古系,四家机构联合组成庞大的科考团队,在礼县已经驻扎三年时间。考古队员们对这座秦国早期重要都邑的水纹、矿藏、地势等,进行大范围的摸底和测点。

  不少随队的研究生、博士,甚至教授们,都发表过西犬丘与先秦内容的论文和观点。像什么西犬丘秦人与西戎的经贸往来猜想、从秦公大墓金制品谈西周及先秦与中齐云洲的商贸关系、西垂在秦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先秦文化考……诸如此类的文章,数不胜数。

  所以,李承想要查阅什么资料都很方便,如果他再无耻一点,甚至可以直接拷贝某些论文。

  可是,做学问,终究是做给自己看的。

  他最终选择的课题为从秦公大墓艺术风格论商周交替期丝国民族第一次血脉大融合。

  选择这一课题,他是有所考虑的。

  其次,秦人是典型的融合族群,他们的先祖伯益为东夷人,四夷之一,夏朝为官,和中原,商朝入西垂,交西戎北狄……秦人的民族融合特性,在西垂陵园的几座墓葬中的随葬品风格中,有着相当明显的体现,更容易从中找出例证。

  最后,这种论的文章,更像猜想,讲究论点的启发性和思想性,并不需要过多的去考虑论点的精准性,因而方便畅所欲言这恰恰是李承最为擅长的。

  当然,这片文章中,李承还需要将民族融合对大秦人的正面影响这一观点提出来,额,也就是说,老秦人综合东夷人的勤奋手巧、中原文化根基、西戎和北狄的悍勇,形成秦人自身特点,并负重前行,厚积薄发,在九迁都城之后,一步步迈向全国一统的至高神坛巴拉巴拉……

  文思如泉涌,晚饭之前的一个多小时,他就将这篇论文的细纲列出来。

  瞅瞅这一叠稿纸,不知不觉,细纲就写出五六千字,单这一篇论文最后写成,还不得三万字?哎呀,比那些网文手残党逼出太多!

  伸了个懒腰,有些小得意呀小得意!

  阿承在里面么?门口传来彭老的声音。

  吴伟的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