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15章 制琴学派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到小提琴,不得不说利国。

  欧罗巴的文艺复兴运动,诞生了近代小提琴,最早的小提琴,就是由利国艺术家综合当时流行的乐器雷贝克和臂提利拉琴的特色创作出来。

  因此,在十七到十八世纪,利国的制琴学派最多也最为优秀,像波隆纳制琴学派、北利国皮德蒙制琴学派、南利国拿波里制琴学派、米兰制琴学派、热内亚制琴学派、威尼斯制琴学派等六大制琴学派,几乎统治全欧的提琴生意。

  在当时,利国制琴几乎一统夕洲的情形下,兰国这片土地上,依旧顽强的存活着一支本地制琴学派,也就是兰国丹州制琴学派。

  之所以能生存,都是因为这一制琴学派接连出现六名制琴大师,在不同的时代抗衡着利国提琴的侵袭。

  最早是君布密斯特16291681,许多提琴著作上均提及这位制琴家,并且提到其乐器具有相当高的品质,但由于布密斯特留下来的乐器相当稀少,后人对他的感受更多的来自文献记录。

  接下来是弗朗西斯吕波,这位制琴大师是创立丹州制琴学派的第一人,制琴风格偏于阿玛蒂风格,与利国制琴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在音色上更强调“脆”和“悠”,奠定丹州制琴学派的风格。

  第三位制琴大师是科尼利厄斯克莱曼,他是弗朗西斯吕波的继子,继承了父亲的产业之后,他扛起十七世纪兰国制琴行业的大旗。他的小提琴,存世数量不少,但是有些奇怪的是,至今没有发现一只他制作的中提琴和大提琴。

  威廉冯达塞德16631708,另辟蹊径。

  如果形容克莱曼的乐器为“优雅的”,那形容冯达塞德的乐器特色就是“强壮的”。

  塞德制作的乐器,两个音孔位置相互距离较远,琴身面板及背板的边缘较为粗壮,大尺寸的琴身设计,琴身长度大多在36厘米或者更长,这样的设计,能让琴声音色“恢弘”!

  塞德的提琴,丰富了丹州制琴学派的品类和内涵。

  第五位知名的制琴家亨德利克雅各,充分吸收两者的特点。

  早期,雅各的作品呈现出阿玛蒂式风格,就像克莱曼一样,但约于1685年开始,雅各的作品出现了转变,晚期的作品呈现出较为强壮的风格,开始融合与统一。

  亨德利克雅各的作品,受到当时利国美第奇家族的热烈追捧,开兰国提琴反击利国的先河,但可惜的是,雅各并没有享受到这种荣耀,他于十八世纪初离世。

  丹州制琴学派最后以及最终的奠基人,为亨德利克雅各的继子二婚妻子带来的孩子罗姆布斯。罗姆布斯继承了继父的制琴手艺以及制琴工坊后,很快打起自己的招牌“罗姆布斯琴行”。

  罗姆布斯提琴,有着完美的琴身厚度、温暖的红色油漆有学者认为这种漆料或许是当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