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86章 朱仿壶具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国和一脸茫然,“朱文钧?这人我没听说过啊。”

  徐政福没插嘴,等着李承介绍,他对朱文钧也不算非常了解。

  李承微微一笑,拿起眼前的紫砂壶,指了指壶底的“翼盦音安”,“朱文钧老先生,别号翼盦……”

  朱文钧先生出生于1882年,江浙萧山人。

  上世纪末,他留学牛津,是清廷最早留学牛津的一批学子。曾祖为“萧山相国”“三朝元老”“五部尚书”,道光十二年一甲第二名探花郎,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朱凤标。

  萧山朱家,可谓家学渊源深厚。

  正是这份背景,让朱文钧先生的国学和西学,两厢具长。

  留学归国后,先署度支部员外郎,辛亥革命后任财政部参事、盐务署厅长。二十年代,故宫博物院成立,即被聘为专委成员,负责鉴定书画碑帖。

  朱文钧先生的鉴定能力,被当时的故宫博物馆马衡院长,称之为“识密洞鉴”。

  他一生酷好收藏与鉴定,拥有魏、唐、宋各色碑帖七百多幅,藏书两万多册,明清家具二十多件套,此外还有诸多砚台、壶具等。

  朱家所藏物品,在1954年,由朱老的夫人张藼祇音同萱齐女士率子朱家济、家濂、家源、家溍四兄弟,无偿捐赠给各大博物馆。

  他的四个儿子,都是文物大家。

  长子朱家济,二十岁就在故宫工作,此后更任国家鉴定委的成员

  二子朱家濂,国博研究员,著名古籍版本学专家

  三子朱家源,则是著名的史学家、考古学家和鉴赏家

  四子朱家溍,京师故宫现任研究员,国家鉴定委成员,太和殿金銮宝座的修复者。

  目前,朱家溍的女儿朱传荣先生,也在京师故宫工作,一位杰出的文博工作者。

  三代服务于故宫,因而朱家又有“故宫文保世家”的美誉。

  李承简略介绍了一番朱文钧老先生的生平,让三位听者,都有些目瞪口呆,实在是让人敬佩。

  大家唏嘘一番后,陈国和颇为好奇地打量着李承,“你是根据什么,鉴定这把壶为朱仿?”

  早先李加成介绍李承“鬼才,什么都懂”,陈国和还以为是他的夸奖之语,没想到这位小年轻还确实有真材实料,短短几分钟就鉴定出“朱仿”。

  惊讶的不仅是陈国和,徐政福更吃惊,他同样瞪大双目地盯着李承,想要得知答案。

  朱文钧先生非常喜欢陈曼生的字画及紫砂壶,为此,他取了陈曼生的字“翼盦音安”为自己的别号。与其他人喜好收藏曼生十八式不同,老先生喜欢动手仿制。

  他仿制的“曼生壶”概不外售,全部自己留用,因而,“翼盦仿曼生壶”数量极少,又因为朱文钧1937年英年早逝,在侠州剑州声名不显,故此,他仿制曼生壶的事情,侠州剑州知道的人,真的不多。

  这其中,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