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6章 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高恒用略带幽默的语气询问道。

  当然,常浩南自然不可能真的接着对方的玩笑话,而是郑重地回答道:

  “我想请您批准,在近期召开一个只有航空工业系统内部人员参加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

  电话那边传来了一阵沉默,显然丁高恒也是在评估这件事情。

  常浩南之前写的两份报告只提交了一份,因此关于搞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个想法的细节,目前还没有第二个人知道。

  哪怕杜义山和刘振响,也只是大概了解过一些常浩南准备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

  “更具体一点呢?”

  几秒钟之后,丁高恒再次开口:

  “航空系统里面,搞航空动力的研究所可正经不少,当年三线建设的时候,给每个区域内都配了至少一个,除了目前力量比较强的盛京之外,筑城、蓉城、建宁、冰城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产业规模,这个会,你准备把规模搞到多大?”

  “规模可以不用很大,但我希望每一家都能派代表过来。”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然后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如果只是想要把涡扇10给搞出来的话,那他大可不必耗费如此周章。

  直接跟盛京那边联系然后对接工作就行了。

  最多再跟涪城624所沟通一下。

  也不是他瞧不起兄弟单位,实在是这功夫华夏的航空动力研发本就薄弱,为数不多有战斗力的力量都在盛京,具体到三代大推这种项目上,别人能提供的帮助不说没有,但也非常有限。

  之所以要开这个会,是因为他希望能把原本分散的航发研制力量给整合起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华夏在航空器设计制造这方面,虽然实力也不强,但总归有些底子,常浩南只要在一些关键技术层面给予帮助,哪怕是贵航这样技术相对薄弱的主机厂,都能勉强折腾出一个高级教练机来。

  只要有型号在研,那就有办法快速锻炼人才队伍。

  比如常浩南和姚梦娜带出来的林示宽,如今已经快成为整个华夏数字化设计制造领域的大师兄了。

  根本不用他多操心。

  然而在航空动力领域,情况就要严峻得多了。

  毫不夸张地说,除了606所/410厂和这对组合勉强有一些自主研发的经验(大部分还是失败经验)之外,剩下的是真带不动……

  只能是手把手教。

  可是现在常浩南手上的项目相比一年前多了何止十倍,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四处奔波再去各地搞一对一辅导。

  也没那么多项目给大家分别练手。

  单单涡扇10正式搞起来,就差不多能吃掉航空动力领域每年研究预算的一多半。

  况且现在航发这边还没有独立出来,理论上仍旧需要作为主机型号的配套才能上马。

  总之,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之内,涡扇10应该都是唯一一种从头开始走流程的航发型号,也是给航空动力系统练手的独苗,最因此好是让其它单位也有机会参与进来取取经,同时把经验应用到对现有型号的改进之中,逐渐积累科研力量。

  比如镐京的涡扇9、建宁的涡桨6和涡轴8、冰城的涡轴5,都可以作为这一过程的获益者。

  等到这些成果逐渐反哺到军队建设和航空工业发展上之后,航空动力系统再说“脱离飞机型号独立立项发动机”这种话的时候,好歹也能有些底气。

  “每一家都派人进京的话,这个动静其实也不小了……”

  电话那头的丁高恒要考虑的事情显然更加宏观一些。

  在京城这种地方,有很多非技术因素都需要考虑。

  听到对方在会议地点上有些犹豫,常浩南赶紧解释:

  “丁主任,这个倒不一定非得在京城开,只要您能批准,然后把场地给安排起来就行。”

  “这样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丁高恒也松了口气:

  “更具体的事情,你来科工委面谈吧,我派辆车过去接你。”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