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1章 高性能航发的技术拼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商用,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相当一部分关键技术其实是70年代末从苏联买的……

  没错,即便在冷战最高峰的时期,铁幕两边其实也没有完全断绝技术交流和往来。

  常浩南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他前世的实验室里面,就有一套俄制的STANKIN-NBC-1多功能镀膜系统。

  尽管并不是他本人的课题方向,但是在一众汉语和英语操作界面的设备中,这台设备独一无二的俄语界面着实让整个课题组的人都头痛了好久。

  最后十几个人对着俄语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对照,才勉强搞清楚操作方式。

  别说,还真挺好用,做出来的样品膜层结合力超过100N,几乎是从某第三国采购样品结合力的三倍……

  总之,这笔交易如果能做成,对于双方来说都绝对是件好事。

  不过常浩南很快又嘱咐了一句:

  “如果要交换的话,在谈判的时候一定记得带上受控平面电弧蒸发器和快速中性分子束源,至少设备要搞到手,这两个东西是独立在镀膜设备以外的单独组件,但发挥的是核心作用,要是没有的话,实际使用效果会大打折扣。”

  “另外,还有电子加热和气体离子溅射清洗,这两个可以让金属粒子穿过隔离屏,进入腔体内部,对经过腔内溅射清洗的工件进行镀膜,对于咱们的涡轮叶片还有未来的机床生产都非常重要,所以不仅是设备,技术也得拿到,就算多花点代价也行……”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顿住,看了一眼旁边的何明,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唉,算了,我回去之后给你写个备忘录吧,现在这么说你估计也记不住……”

  “我……”

  何明感觉自己好像被轻视了。

  他很想反驳,但又无从开口。

  因为他真没记住……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常浩南语速本来就偏快,何明自己也不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连续四个略显拗口的专有名词直接把他弄宕机了。

  “那就麻烦浩南同志了……”

  好在何明的心态不错,很快调整了回来:

  “不过说起来,你竟然对电化学还有研究?”

  他和常浩南之间的接触虽然不少,但基本只局限于八三工程那段时间,对于后者的认知显然还不够全面。

  “那倒没有,我从上了大学就基本没怎么学过除了物理化学以外的化学知识了,以后或许有可能会涉猎,但肯定不是现在。”

  常浩南摆了摆手否认道:

  “只不过我最近在带团队搞涡扇10嘛,很多零部件都离不开高性能涂层,就看了一些资料,算是了解吧,研究谈不上。”

  他确实也不是谦虚,要是真懂电化学那还何必去拿技术换技术,自己开发一套就完事了。

  实在是两辈子都没正经接触过化学,而眼下的情况也不允许他从零开始慢慢学。

  就算没有这档子事,常浩南也想过去买几台前世用过的同款。

  第三代涡扇发动机,对于华夏目前的工业底子来说,本就是极其难以触及的巅峰,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要用尽一切可能的办法。

  “涡扇10……”

  说起这个事情,何明顿时就来了精神:

  “浩南同志,伱有没有个大概的计划,咱们的歼11什么时候能用上国产航发?”

  作为飞机制造厂的副总工程师,他对于航发那边的项目也就是了解个大概。

  “这个么……当然是有的,五年以内吧,五年以内让咱们的三代机完全摆脱对进口的依赖。”

  常浩南的计划是在99年阅兵的时候至少让装备国产发动机全状态原型机的歼11出场,不过他的习惯一直是话不说满。

  当然,即便是没说满的计划,也足够让何明感到惊喜了:

  “这么看,在我退休之前,还有机会造出来一架100%国产的三代战斗机?”

  “当然……”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