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7章 往垂直起降方面努努力吧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大观园的感觉了……

  倒不是说不重要。

  主要以过去华夏航空工业的实力,别说雅克141,哪怕想复刻一个鹞式都很有难度。

  评审会当然还是得继续下去。

  你这边的“预研”,进度走的比人家正式立项的型号还慢,那还预研个锤子。

  “我的建议啊,是把研究重点转变一下。”

  像常浩南刚才提到的叶片分离流主动控制技术,比如附面层抽吸,这放在传统航空强国那边也是还处在装机试验过程中的技术。

  但专家组还是要再呆两天。

  可要是硬着头皮继续搞,那沉没成本只会越来越大……

  “转变……转到哪里?”

  不过,后面提到的1250℃涡轮前温度,以及全覆盖气膜冷却这些热端部件的相关技术,比较起来已经不那么令人震撼了。

  有些无奈的林志兵只好重复一遍自己刚刚的话,顺便瞅了瞅对方本子上的内容。

  毕竟,仅仅两年之前,大家日思夜想的事情还是怎么把差距缩小到20年以内!

  当时国内最好的涡喷13,说穿了就是个R11F300的有限改进型而已。

  而且垂直起降飞机在各方面性能上势必远远弱于同样技术水平的普通固定翼。

  到那个时候,这个3.75代发动机也将顺理成章地进化成正经的第四代。

  连着叫了几声,显然是叫做周炼红的同伴才反应过来:

  “怎么了?”

  另一方面,就说落后几年这件事,对于过去华夏的航空发动机领域来说,那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吃过午饭之后的休息时间,姜甫和单独找到了刘振响。

  建宁的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主要负责涡轴和涡桨型号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

  刘振响毕竟在624所工作了几十年,对于老单位的基本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不够用,涡轴8E需要用起飞功率才能让直9在作战状态下维持悬停状态,但起飞功率最多只能用5分钟,运个人什么的还行,要反潜肯定不够。”

  林志兵一愣。

  虽然现在大家给涡扇10做评审的底气都有点不太足,但哪怕从长见识的角度,也得把这个流程走完。

  姜甫和一时间还有点没跟上刘振响的思路。

  然而说完之后好一段时间,他都没得到任何回应。

  二人都来自湘省建宁,只不过林志兵是331厂负责工艺的工程师,而周炼红则是608所的航发设计人员。

  这甚至跟保密没有关系,很多没有密级的民用项目也是如此。

  非要较真的话,别人在试验,咱们还在图纸上,那确实还是落后个几年功夫。

  以常浩南这个逆天货表现出的能耐来说,既然他已经在涡扇10的核心机上面留了升级空间,那绝对不会是虚言。

  “这……”

  已经麻了。

  确实是常浩南刚刚讲的那些内容,热力学模型之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