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6章正好,稍有研究

  这种关于技术路线选择的讨论,绝大多数今天才开始了解这个项目情况的研究人员自然不容易插嘴。

  只有常浩南原计划一起开会的几个人能够参与讨论。

  虽说几位老同志在十几年前一起在沈鸿院士的领导下工作过,但在当年那个模锻压机项目中止之后,这些人都因为各种原因分散到了大江南北几所距离颇远的不同研究机构。

  尽管多多少少还都在继续研究重型水压机,不过互相之间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学术层面的交流。

  所以实际上,他们现在互相之间对于对方研究内容的了解,并不比初次见面但专门看过资料的常浩南更多。

  于是,甚至还没等颜永年想好如何再次开口,就有另一个声音响起:

  “板框组合结构机架,我和我的导师前些年也系统性地研究过一段时间。”

  只要能把模锻压机造出来就行。

  但刚好可以一鱼两吃。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基础本来就很薄弱,需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物力财力,中南工业本来也不是财大气粗的学校,我们课题组在资金分配方面更是没什么话语权,所以……研究进度一直都比较缓慢。”

  “具体每个小组的负责人是……”

  早就有所期待的韩会明更是双眼一亮——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项目的前期研究可能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啊……哪怕不考虑经费问题,破坏性应力测试也没办法做的很快……”

  说话的是一位来自中南工业大学的年轻教授,韩会明。

  “超大尺寸工件应力测试,这是工程方面的问题,既然工程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嘛。”

  不仅兵器工业系统那边火烧眉毛,等不了太长时间,实际上他也等不了。

  “板框组合结构面对的都是3万吨以上的巨型水压设备,由于放大效应的存在,我们根本不可能用缩比模型来判断实际设备的受力情况,但如果进行1:1的实际测试,又很难对大尺寸部件的局部应力进行测量。”

  这样一来,各个子系统必定要有不同的人来实际负责。

  实际上,这确实也是凑巧。

  “板框组合式模锻压机的结构件数量太多,接触问题过于复杂,传统的结构化网格构成的四面体模型,在接触面边缘上的节点经常出现奇异的应力集中点。”

  大毛那边本来就有两台7.5万吨水压机自然无所谓,但华夏这边的重型压机如果进度受阻,那么势必要对后续不少型号的国产化进度产生影响。

  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几年时间确实太慢了,我设置的时间表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从数值模拟的技术上讲,马上就要发布的最新版本TORCHMultiphysics软件,刚好加入了非结构重叠网格,这种定义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