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54章 把黑海造船厂打包带走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都是聪明人。

  而且,巴比奇是知道吴懿范身份的。

  虽然不清楚具体的底细,但至少知道他其实是个华夏人——

  这也很好理解,你都想把别人拐到国内去了,除非采用闷棍加麻袋这种传统手艺,否则总得交点底才有开始谈的可能性。

  再说,这种事情也瞒不住。

  你一个布里亚特人花大力气从二毛请个人去华夏工作……

  骗鬼呢?

  国际主义精神也没有这样的。

  因此,当老吴说出刚刚那句话的时候,他就已经理解了这句话里面的意思。

  这是想要把自己连同那艘航母一并带走。

  如果单从工作角度来讲,这确实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华夏人而言,瓦良格号说是完工进度有60%,但后来实际上被人偷偷进去破坏过动力舱设备,船厂职工这些年也没少监守自盗,管线电缆什么的基本已经烂的烂丢的丢,其中一些问题甚至需要重新切割开甲板才能处理。

  尽管最后中标的那批华夏人是连着大批技术资料一起买回去的,但是任何一个搞过工程的人都知道,手里拿着图纸,跟有老师傅手把手带,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而对于巴比奇本人来说,前往华夏,也几乎是完成自己梦想的唯一途径。

  在联盟解体以后,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都不可能在可见未来内单独造出一艘航空母舰。

  俄国人或许还能生产出大型潜艇和破冰船,可那并不是他想要的。

  而有可能建造航母的国家,无论英国、法国还是美国,尽管都对他抛出过橄榄枝,但显然不可能让他一个仍然留着苏联护照的人介入到军舰生产过程中。

  剩下的就是华夏和印度……

  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

  从生活,以及感情角度上,巴比奇还是有些犹豫的。

  他已经在尼古拉耶夫工作了近40年,大半生都奉献给了这片黑海岸边的土地,现在突然要抛弃这一切,前往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还面临语言、生活习惯、工作保障以及与亲人分别等诸多问题……

  看着低头沉默不语的巴比奇,吴懿范也很快意识到了他的顾虑。

  “尊敬的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对于像你这样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劳务派遣把你送到国外就不管了,而是还有一整套伴随的保障制度,保证你,和你的同事们生活条件不会联盟解体之前的水平。”

  这句话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很大。

  待遇什么的还在其次,关键是“你的同事们”。

  意思是此前就已经有人过去了?

  以至于巴比奇刚刚还充满迟疑的眼神瞬间带上了好奇。

  不过,即便作为技术人员,他也深知这种情况下不能表现的过于急切,因此并未急于开口,而是等着吴懿范接下来的话。

  然后,后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