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0章 经济自由第一步_死眠之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亚伯同意将人力脚踏车更名为自行车了,他也觉得这个名称更简洁贴切。

  不得不说,他是一位心态良好且思路活泛的年轻人,能以一己之力在这个时代用一堆捡来的零件攒出一辆简陋的自行车,已经证明了他独到的能力,这样的人才不该被时代局限而埋没。

  三人已回到繁花街的别墅兴奋地聊起后续安排,卡尔按穿越的见识和对自行车的了解又简单提了些改良建议,比如按照目标群体不同而做功能细化,亚伯得到启发后立刻兴奋地提出在车前车后各加装一个储物筐,这样的车型肯定深受邮政和运送公司欢迎;

  绝对是人才,卡尔觉得他没准能把汽车都攒出来……

  亚伯出身贫苦,他是底层群众中少有的坚持接受教育的人。

  一般的贫困家庭生几个孩子,也只是盼着孩子长大能给家里带来新的劳动力,而高等教育的各项开支会使得孩子不仅无法创造价值,反而成为家庭负担;

  所以大多数西区的孩子往往初中毕业就会开始工作,替家里分担生活压力,读完高中的都很少。至于从六岁一直读到二十岁的神学院,除非孩子天赋异禀能被教会赏识,一般家庭是付不出这个钱的。

  亚伯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明斯特工业学院,和卡尔曾就读的医学院一样都属于专科,而非名流大学。但这对西区人而言已是高等学府(维德17岁成年,学制上入学年龄早,学习年限短,一般16岁高中毕业,通过学校考试即可交学费升学);

  为了能继续读书,同时不给家里增添负担,亚伯比其他同龄人多打好几份工,每逢交学费前一阵他每天几乎只能吃几百克面包才能凑够学费,这一点亚伯和卡尔拥有类似的经历。

  而为了省下住宿费他没有住在学生宿舍,只能走读,每天早晨还要先开始邮递员的工作,将信件投入家家户户的信箱,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发明一个人力驱动的交通工具?

  在构思和创造的日子,亚伯的家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对劲了——从明斯特工业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不去应聘工厂的管理人员为家里减负改善生活,反而把房间弄成作坊,整日埋头鼓捣奇怪的东西。曾同意他读书就是为了让他毕业后薪水能比工人更高,可结果呢;

  而得知亚伯的构思和他正在发明的东西后,家里人曾痛骂他不务正业——难道你只是为了更方便的给人送信送牛奶?学的知识和高昂的学费没让家里多哪怕一块面包,都进狗肚子里去了。

  亚伯没有理睬,他成功之后又费尽心思省吃俭用去申请专利,家里人几乎和他断绝关系,餐桌上早已没有他的叉子。

  亚伯相信他的发明能有一席之地,但现实却是他没有拉到任何投资,绅士们对这个用一堆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