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零四一章 治理西域_三国之宋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域是玉门关以西至葱岭、乌孙一大片区域统一名称,也就是后世的新省。

  西汉张骞、东汉班超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大宋再次从辽人口中夺回了这片土地。

  在整个华夏史,西域其实存在感不高分分合合经常与中土断绝往来,如果不是辫子朝晚期左宗棠拼死打下西域(当时已经叫新疆),后世这片广袤的领土将会分裂出去。

  西域地理位置已经出了中土,领土占有如今大宋四分之一,人口却非常地少。

  西域地理环境复杂,中部、东部和南部超过一大半都是沙漠环境,罗布泊现在还没干涸,但是从各路战报来看风沙化非常严重。

  西域的东北也是山脉地形天山山脉作为西域的屏障同时,让农耕、畜牧等传统重要行业无法展开。

  西北乌孙却又是草原地形夹杂着山脉的地形占据上百里。

  加上西域曾经国家林立,民族众多原本困扰耶律阿保机的问题,现在变成了陆衡的问题。

  如何治理西域成了如今大宋天子陆衡思考的问题。

  两汉实行的西域都护府制度,其实是让西域自治的制度,也是这种脱离中央又松散的制度,让西域在华夏分分合合中游离在外。

  所以陆衡不准备沿用都护府制度,而是在耶律阿保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郡县制。

  首先内阁的众内政达人纷纷上表意见,其中王安石的意见比较特殊,因为西域多沙以绿洲为核心,也就是蒲昌海(后世罗布泊)、蒲类海(后世巴里坤湖)、秦海(后世博斯腾湖)、清池(后世伊塞克湖)、夷播海(后世巴尔喀什湖),五个大湖泊为中心设立郡县派遣官员治理,同时需要设立一官职暂时性统筹西域政务。

  王安石前面的话没问题,但是最后一句统筹西域政务石破天惊。

  因为这等于把西域大小事务都集权到了一个人的手里,此地本来就地处偏僻山高皇帝远,政权统一好处自然明显但威胁也很大。

  所幸现在的大宋已经实现了军政分离,不然王安石的意见都有人怀疑如同当年刘焉提出州牧制一样。

  对于王安石的意见张昭立刻反对,认为这样会导致尾大不掉!

  众大臣反而把重心转移到了设立官职,统筹西域上面开始纷纷讨论起来。

  陆衡也在点着案几思考王安石的建议,此君只负责谏言采不采纳可是自己这个天子的事情。

  治理西域是一件非常长的时间,不是一年两年就有成效的事情,从任何角度考虑集权区域化管理,比各自纷纷松散上报要好得多。

  不然西域那么大又距离那么远,人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却有限,事事都千山万里请示中央显然不可能。

  所以王安石的分割区域和统一管理的确是很好的办法,至于尾大不掉和权利太大有的是办法。

  陆衡思考再三设立西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