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江东二张 谋主归位_三国之宋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衡被泾县海一般的政务给淹没之时,终于下定决心要招募一些理政高手来帮助自己。

  首当其冲的目标,就是那‘二张’,张昭与张紘二人,此二人皆是大才,其中张昭在历史上比较‘出名’。

  此二人都不是,江东本土士人。

  第一‘张’,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现隐居在会稽上虞。

  他的名气大,完全因为《三国演义》中把张昭刻画成了一个懦弱、胆小、怕事的小人,而抹去了,为江东辅佐一生的功绩。

  其实张昭完全不是一个懦弱、胆小之人,若一定要找三国时期的人物类比,张昭的性格和境遇其实和一个人非常相似。

  这个人就是袁绍的首席谋士,河北名士田丰,同样的“刚而犯上”为主所不喜,同样政策方针与主公背道而驰所冷落!

  张昭性格刚烈、不善于交际,主上一但有过错,就会直言不讳的谏言,逐渐被孙权不喜慢慢淡出政治核心。

  (这点上还真别说,孙权基本和袁绍是一路货色,只不过运气比袁绍好太多)。

  张昭一生的污点,只有赤壁之战的力主言和,劝孙权投降东汉朝廷,这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可张昭立主的是‘投降朝廷’而非曹操,迎曹操这更多的是迎奉,避其锋芒的成分更多,这却是后期孙权成熟之后一直在做的。

  即是如此,张昭的内政能力却是世上顶尖,中期魏蜀吴三国,三个内政代表就是荀彧、诸葛亮、张昭!

  这样的人才当然要用,而且要重用!

  只需知人善任,让张昭只管政事,不触碰军务即可,当然不是说完全不让碰,张昭在历史上其实不止内政,还是能带兵打仗的!

  张昭这样的人才,适合做执行者,而不是方针的制定者,其实张昭这样的表现,与北宋那些还没有党争之时的旧派非常相似。

  其实这政策的选择,指定实行,考验的是君主的能力。

  而不是把这黑锅,直接丢给献策之人,不然久而久之,就只有顺势拍马之人,不可能会出现群策汇聚的情况出现。

  另外一‘张’,张紘字子纲,徐州广陵人、现吴郡由拳居住。

  张紘名声不显,可在陆衡看来张紘的能力,可能还在张昭之上!

  张昭是顶级内政之才没错,可张紘不但内政,一点也不弱与张昭,而且还是谋士之才!

  历史上的张紘,是孙策的谋主而不是周瑜!

  孙策每次上阵,去前线必带张紘!

  可见张紘之谋是当时顶级的,可惜孙策死的太早,能重用张紘之人以死。

  对比张紘在孙策身边,到被曹操设计调离至许昌,再回到江东前后的情况,就可见张紘的性格不争、务实。

  孙策死之前,张紘是谋主,也是战略方针的制定人,与张昭一攻一守,每场战役张紘都跟在孙策身边。

  若把孙策阵营,看向同时期的曹操阵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