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三十章 七路灭曹_三国之宋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寿春宣德殿,大宋皇帝陆衡高坐在上今日是一周的大朝,如今大宋并不是向之后明清那样每日都要上大早朝,大宋建立在汉的基础上许多制度沿用汉制。

  比如早朝在汉朝就分大早朝,类似明、清的早朝所有高官和皇帝觐见,不过汉制大早朝隔段时间或有重大事件才会召开,大部分都是皇帝召见有关重臣如三公来议事。

  对于有后世思维的陆衡来说深刻的知道一句话,‘不重要的事情开大会、一般重要的事情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开会!’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早朝就是了解天下事件的一种渠道,对于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往往用大早朝来向帝皇来汇报所管辖的事件,那怕是后世一系列的例会、周会其实也是这个目的。

  在职场打拼过的人就知道,只要是例会、周会要汇报的事情大部分是不重要的事情,是已经处理任务进度、项目进度之类的东西,通常紧急事件却直接报告领导或老板。

  对于国家层面也是一样,消息闭塞才需要日日上大早朝来沟通消息处理事件,那有人质问了汉朝时代更早却是不天天早朝,反而明、清时代更后应该更先进为什么天天上早朝?

  这里简单的剖析根本原因就是朱元璋,日日上早朝其实就是朱元璋用皇权和相权的博弈结果,简单来说丞相更像后世的总经理,大小事务会通过丞相来过滤汇报给皇帝。

  有的事情丞相能自主处理就先过滤,不行就建议皇帝来处理这就是丞相最大的作用,但是朱元璋疑心重不信任丞相,认为这样权利过大所以在刘伯温后就取消了丞相。

  没有人帮忙梳理和过滤后怎么办?那皇帝亲自来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加上朱元璋天赋异禀精力比平常人强太多也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强度,所以明朝开始日日上早朝。

  而内阁的出现就是朱元璋的后代,认为‘工作量’太大身体吃不消,需要人来帮忙又不能违背先祖的规定,所以搞出来了一个‘秘书团队’来帮自己工作,久而久之这秘书团队就代替了原先的丞相职务。

  至于清朝其实是一种误解,不是早朝开大会制度而是‘御门听政仪’,简单来说还是皇帝与内阁成员(沿用的明朝制度)商议国策,但是所有官员都要在门外等皇帝决定策略,所有大官、小官排排坐等待最高指示的一种制度。

  这和传统意义上的早朝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相当于后世董事长、总经理、股东在开大会各部门主管门口等着听裁决的意思,当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想象他们称呼人才为‘奴才’就知道,从骨子里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让奴才等再外面不是天经地义?即使如此也在乾隆以后‘御门听政仪’也被慢慢取消。

  开大会其实就是一种资源浪费,人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