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章 文学青年_饭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话题转到文学创作,杨依依说她很喜欢写诗,特别是写仿古诗。我忽地想起曾在报上看过几首解读古代诗词名作的诗,作者署的名叫“江边柳”,一问,果然是她。

  我笑了,给她背诵了其中的一首:

  失足的月光幻化成从虚空飘落的一场风花雪月,

  宇宙的独自留白在大地上若有若无地悄然铺呈。

  深邃夜空中悬挂的寂寞使人从深思到仰望,

  俯首倾听故乡的岁月长歌在空气中平静滑过流淌。

  “这是李白的《静夜思》吧?”我侧过脸去问。杨依依眼中溢出一阵惊喜:

  “真不愧是大作家!我在课堂上让那么多人分析,都没有人能猜中!”

  “很明显嘛!”我呷口酒,“如果你不说是仿古诗什么的,我也想不到是对古人的解读。这其实是把李白诗翻译成了现代汉语。”

  我朗诵道: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不过严格说来,这不能算是你的创作。”我不客气地说。

  杨依依的脸又有了一丝绯红,“我知道在您这样的大作家眼中,这不是走正道,只是小儿科而已。但我却能在这种解读中领略与古人的心心相通,而且也有助于课堂上的讲授。事实证明,学生们还是认可这样的‘古诗今译’的。”

  “不错,这只能算是古诗今译,而且这样的翻译前人早就做过了。”看她有些难为情,我适时地把话拉了回来,用玩笑的口气说:“不过你的文字里很有灵气,理解得也很准确,想必李太白地下有知,也会感谢你这个知音的。”

  边喝边聊,不知不觉到了九点多钟。散席前,杨依依拿出几首新写的诗,让我“指教”。虽然我推托说自己是搞剧本的,对诗不明白,架不住张也一个劲地在一旁敲边鼓,只好接过来,说找个懂诗的行家帮她看一看。

  三个人上车后,张也先送杨依依回住处,她住在师范学院的教工宿舍。从师范学院出来,略有醺意的张也带着几分夸耀问我:

  “老七,这小娘们不赖吧?”

  “怎么,二哥想打她的主意?是不是已经得手了?”我坏笑着问。

  张也说:“人家有老公,听说是驻西藏的军官。”

  “哦,原来是军用品呀!”我的话有些“痞”味。

  张也叹气道:“两口子长年不在一起,感情早就淡漠了。她现在很后悔结了婚,总说,如果不是为了要个孩子,真想早些离了算了。想要孩子想得发疯,可又三四年不去探亲。——你说现在的女人,真是让人难以琢磨。”

  扭头看我一眼,他突然笑嘻嘻地冒出一句:“我看你们俩倒是郎才女貌挺般配的,不然你帮帮她的忙吧?”

  正好车到我的家门前了,我捶了他一拳,回敬道:“这蓝田种玉的事,还是二哥一包到底算了,我可不敢代劳!”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