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章 排除法 组合题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尽快换换脑子。

  想要拍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华国传记电影,就得选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华国人物。

  所以《焦书记》、《屠青蒿》这种就不大行,前者在国外毫无知名度,后者则是影响力不够。

  记忆里最具知名度的华国传记电影是啥来着?

  《末代皇帝》!

  好吧,华国最后一个皇帝,话题性确实够了,但与主旋律完全不搭。

  如果可以的话,拍一部《李德胜》将是绝杀,可惜拍不得。

  模仿诺兰大大的《奥本海默》,整一部《钱学森》呢?

  人物影响力没问题,经历也够传奇,可惜陈一鸣的身份地位差得太远,这个项目他撑不起。

  这么一想,好像大人物的传记电影都不能考虑了。

  前世牛逼如吟诗小达人,拍《梅兰芳》也是处处掣肘困难重重,何况是眼下的萌新陈一鸣呢。

  大人物没资格拍,那就只能拍小人物的传记片了。

  感动华国的历年获奖者,大把符合主旋律要求的普通人。

  但是拍这个票房压根儿不用问,肯定好不了。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遇事不决,排列组合。

  传记片票房竞争力差,那就添加有票房竞争力的元素。

  枪战、动作、喜剧、爱情4大元素,后两个不适合主旋律,前两个整合一下。

  警匪片?战争片?

  警匪+传记=?

  《神探狄仁杰》?

  《少年包青天》?

  掉头掉头,完全跑偏了。

  现代的,现代的。

  陈一鸣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死命地搜刮记忆。

  好像只有《猫鼠游戏》能沾到一点边,可是他实在想不出这片子怎么改成主旋律电影。

  此路不通,换个方向。

  战争+传记=?

  《能文能武李延年》?

  《特级英雄黄继光》?

  好像这两个高口碑的战争片,因为聚焦小战场,所以投资都不大,拍摄时间也不算长,半年时间应该弄得出来。

  不过还是老问题,国内放放还行,走不出去国门。

  那要是不拍英雄人物,而是拍一个普通士兵呢?

  毕竟不管什么种族、国家、宗教、文化,战争中的底层士兵总是共通点最多的。

  以底层士兵为主角的电影,文化折扣相应地也就最低。

  此外,传记片的戏剧张力,就在于困境之下人的不同选择。

  越是极端的困境,人物的选择就越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还有哪个环境,能比生死无常的战场更极端,更能体现人性的复杂与选择的重量呢。

  陈一鸣的思路瞬间打开。

  他腾地一下站起身来,去书架上拿过一本新华国编年史,一年一年地过。

  建国之后的对外战争,倒还是前世那几个,只是年份和过程稍有出入。

  也是,时空变了,华国的外交政策与地缘环境又没变。

  51年开始与以坚果为首的联军进行的半岛战争,59年与大毛之间的东疆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