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0章 阿岚_大秦嬴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桑翁的食铺建在北乡通往都乡的直道边上。

  这条直道,原本是沿着丘陵修建的一条小路,自从上郡郡守亲自来了一趟栎阳,和秦鱼达成协议要一起做生意之后,上郡和栎阳的往来就多了起来。

  上郡的羊毛和奶制品要运输到栎阳,栎阳的粮食布匹盐巴陶瓷等生活日用品要运输到上郡,之前的那条歪七扭八并不平坦的道路,就不再实用了。

  要想富,先修路嘛,秦鱼原本就想将栎阳的路修的宽阔四通八达一些,只是碍于人力与物力不敢铺开。臼起从西域换来的奴隶和牛羊解了秦鱼的燃眉之极,于是,一条以栎阳为中心点,下接咸阳,上通上郡的一条直道就这么开工了。

  修路,还是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战国时代修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尽管牛马驴子畜力齐上阵,小推车也被墨家弟子造了出来,秦鱼甚至都想铸造一条铁轨出来专门运输土方和粮草,但是,从开工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一万青壮一万奴隶齐齐上阵利用农闲的时间全力开工,也只是将栎阳到频阳的这段路给修了下来,要想继续往上郡修,就得等下一个农闲了。

  秦鱼是绝对不会为了赶工修路而耽误农时的,而且,每一个家庭当中,必须有一个壮劳力留下来在家务农,其他多余的劳力,才能出工做活,就是为了让百姓的田地不要荒芜了。

  不仅不要荒芜,还要高产。为了鼓励百姓们积极在田间劳作,而不是给百姓一种只是出卖一些力气就能吃饱饭的错觉,每年秋收过后的考课大赛,秦鱼都会综合评出勤于农事产量最高最好的前三名,给他们相应的物质奖励,以及取消家中人的劳役和军役,作为百姓和黔首们的榜样。

  这样的评比,自然是有土地数量限制的,一百亩以下的一个评比规则,一百亩以上五百亩以下的是另一个评比规则,五百亩以上的,则又是另一个评比规则了。

  总之,随着考课大赛越办越成熟,规模也越来越大,已经渐渐成为栎阳百姓每年必须参与的盛事了。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方便运输,规划的时候,这条直道避开了栎阳都邑到频阳这段的直线距离,而是将直线的起点,设在了北乡。

  而这个十五度角的拐角处,正好在北乡的一片小小的丘陵边沿处,而这处绵延向西北的丘陵,就是桑家世代传承下来的家业了。

  上面经年累月的长满了竹子,都是坚硬无比的苦竹,最高的,足有三十多米,非常壮观。

  秦鱼去年过来查看修路进度的时候,曾经跟他的外祖父桑翁建议,等路修好可以通车之后,桑翁可以在这个拐角处的自家丘陵地里建造一处驿舍,储存好供给车马牲畜歇脚的粮草和客舍,作为商队

  进入栎阳境内的第二个补给站。

  为什么说是第二个呢?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