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5章 讲和(霸王票加更+3))_大秦嬴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赵在上党之地僵持住了。

  当初赵国派廉颇为将,就是看中廉颇能守的用兵特点,只要廉颇能守住,背靠赵国之便,就能将远军作战的秦国给耗死。

  秦国自己撑不住,可能就退兵了呢

  廉颇也是这么做的,他除了在高平关和界牌岭布置的防线稍微粗糙之外,在高平关和丹水之间更是修筑了南樟城和北樟城来阻拦秦军,但秦军野战无敌,赵军根本挡不住秦军的进攻,好在,依据丹水之势,他可以重点修筑第二道防线,将秦军阻拦在丹水以西。

  廉颇阻拦住秦军,并不是赵王想要得到的结果,因为,四十多万大军在外,每日都要消耗无数的粮草,更何况,上党南部近二十万上党百姓都在长平关附近躲避战乱,他们是信任赵国,才将上党献给赵国,如今上党南部沦为战区,他们无处可去,赵国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吧

  否则,赵国将以何面目面对他国百姓

  所以,赵国的供粮压力,空前的强大,偏偏赵国,并不是一个产粮大国。

  赵王一封封王令送去上党廉颇那里,要他主动出战,但廉颇是个非常傲气的将领,对打仗,他有自己的看法,赵王远坐王宫之中,他了解战场形势吗?他懂得如何打仗吗

  他不知道。

  他不懂。

  所以赵王是在瞎指挥。

  廉颇不听他的,继续安心防守丹水,然后,在长平关与故关之间的山岭上修筑长城,这条后世被叫做百里石长城的防线,向东一直延伸至蒲水,就是为了防住秦军从东面绕到赵军的后方做突破。

  修筑这条长城的人力,除了部分赵军,就是原战区的南上党的百姓们了。

  秋收早就过去了,天气越来越冷,再不出战,赵军这边,四十多万大军加上党二十来万百姓,就要在外过冬了,赵国这边不仅要提供军粮,还要提供过冬用的冬衣,赵国,能支撑的住吗

  廉颇是老将,可以忍的住,但赵王还是年轻的君主,他忍不住。

  赵王一边又给廉颇送了一封催战令,另一边,他叫来楼昌和虞卿商议与秦和谈的事。赵王的打算是,一边让廉颇出战,一边与秦国和谈。

  如果廉颇出战顺利,那就打,将秦军赶出上党,上党就是赵国的了,如果出战不顺利,那就和谈。

  />赵王这种又想占便宜还想卖乖的表现,足可证明,他对与秦国作战,心中并没有胜算。

  楼昌曾经两次在秦国做过相邦,他是赵国坚定的亲秦一派,赵王向他问计,他非常坚定的说要派使臣去秦国请求议和。

  楼昌的坚定,影响了赵王的坚定,赵王再去问虞卿,虞卿不同意赵王现在就去向秦国请和,他劝谏赵王应该先派遣重臣去到楚国和魏国,以让秦国怀疑赵国欲与他国合纵攻秦,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再派遣使臣去秦国,才能达到和秦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