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5章 第六百四十四话:袁大平成亲_娇娘发家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了,有骡车坐,来回快不少,估摸着这会儿也快回来了。

  院子一角的蒸菜早就蒸上了,炉子上坐着的大蒸笼冒着阵阵白气,香味浓郁,满院子飘散,香得不得了。

  围着院子跑着玩儿的小娃子们一边吸溜着口水,一边望着进村的路。

  稍许,只听得吹吹打打的声音,凝神看去,就见绑着大红花的骡子打头,一行六辆,浩浩荡荡的进村来了。

  袁家专门请了红白喜事的鼓乐班子吹吹打打的去迎的亲,打头的骡车上坐两个,最后的骡车上坐两个,前后呼应的,吹得那叫一个热闹,大老远的都能听见。

  走在第三的骡车上坐着的就是穿着大红喜服的新娘子和新郎,新娘子头上盖着盖头,新郎手里牵着红绸。

  其他骡车,坐的都是接亲人和新娘那边来送嫁的人。

  娃子们见得迎亲队伍回来了,蹦蹦跳跳的迎上去,围着骡车打转儿,兴奋不已。

  袁家院子里,知道迎亲队伍回来了,也做好了准备。

  只等车队到了近前,院门口负责点炮仗的人就动了手,噼里啪啦的声音,阵阵白烟火花的冒着,红火喜庆得很。

  接着,一身大红满脸都是喜意的袁大平扶了新娘子下骡车,后头一辆骡车坐着的媒人也就是向氏娘家嫂子的妹妹,上来扶住了新娘子。

  众人簇拥着一对新人进了院子,堂屋门口,早就摆放好了一个火盆,新娘子在媒人的搀扶引领下,跨过了火盆,跟新郎一起进了堂屋。

  堂屋早就是挤满了人的,后头簇拥着的进不来就围在门口看。

  此时,袁成和向氏这当爹娘的难得坐一回堂上主位,因为新人要拜高堂,父母俱在,自然是拜父母为先。

  袁栓子和老孟氏都坐在下首,同老袁氏这些嫡亲的亲戚一起,笑望着观礼。

  傧相也就是唱礼人,由杨槐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充当。

  待两位新人在堂下就位,他便张口开始喊来。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宋秋头一回近距离的旁观古代乡村成亲的热闹,只觉得又新奇又热闹。

  这跟她在后世参加过的婚宴可完全不一样。

  什么跨火盆,拜天地拜高堂的,统统都没有了,不管是穿婚纱,还是穿秀禾服,有婚礼司仪带动着,那气氛,都完全是不一样的,人家还有交换戒指,亲吻新娘什么的,那形式可多着呢。

  浪漫是浪漫,但要说质朴和纯粹,还是得数这个年代的婚礼。

  可要宋秋说她喜欢哪样的,她几乎不用犹豫,就会说还是喜欢后世的。

  不是为了那交换戒指的浪漫,和那婚宴的梦幻和漂亮。

  而是因为,后世的婚礼越来越发达前卫,没那么多讲究的风俗,女儿出嫁,爸爸妈妈可以出现在婚礼现场,就坐在那高台上,同男方的父母一起,接受新人的磕头敬茶。

  爱女儿的父母,谁不想亲眼见证女儿成婚的时刻呢?

  而当女儿的,也想爸爸妈妈亲眼看着自己嫁给心爱的人。

  宋秋吸了吸鼻子,心想:爸爸妈妈是看不到她结婚了,不过,等明年她成亲的那一天,她得叫她奶也坐在上头的位置,看着她拜堂成亲。

  所以不进不出才好啊,真要她嫁出去了,她奶顶多能送她到家门口,是不能跟着迎亲队伍一起到男方那边去观礼的。

  而李杨若入赘给她,就像孟生表叔上年一样的,姨奶他们也只能送出家门,瞧不着孟生表叔拜堂的场景,心里哪有不遗憾的呢?

  成亲是一辈子的大事,都不要留遗憾,都能亲眼见证,才最好了。

  “礼成!”

  随着这一声落,一队新人被送入新房。

  进了新房,还有礼要成,也就是掀盖头,喝交杯酒。

  做完这些,新娘子就待在新房里,新郎则要出来敬酒陪客。

  随着那一声礼成送入洞房,外头院子里,也开了席,众人找准位置,八个一桌的赶紧坐下,菜如流水一样的就往桌上端来了。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