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章_混在三国当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清向来是说做就做的性格。

  他还清楚记得,当初为了安抚职位被平调的陆逊从祖父陆康,也是为了提早将眼馋的东吴大都督网罗至吕布麾下,许了封举荐至蔡邕的信去。

  之后的动态,他并没太过关心,可只要陆康还没老严昏聩到看不清局势,就不可能拒绝这份补偿的好意。

  燕清回到宅邸后,第一时间就去了书房,写了一封让蔡邕敬启的信。为了不惹人注目,他在信里头主要问起周瑜与蔡文姬的婚事安排,又杂七杂八地提了这边学舍的发展状况,才稍微提了这会儿还叫陆议的陆逊几笔。

  连信一起送去的,就是一份早已备下的厚礼了。

  具体在官爵方面的封赏,自然当由吕布亲自写下表章,再经皇帝之口许下。但对这位文武双全、精通音律的美丈夫十分欣赏的燕清,早在初初听闻此事时,就在筹备贺礼了。

  就是听惯了大小乔嫁江东双璧的妙闻,却阴错阳差地佐就了文姬公瑾的美事,燕清直至现在,都感到很是奇妙。

  而对能不能把陆逊要来当自己义子一事,他大约有六成把握。

  尽管一开始的平调难免惹来陆康不满,可有结下善缘、名满天下的名师蔡邕在中间说和他自己膝下空虚无子,后宅无妇,如今的声誉地位也完全当得起一个如雷贯耳再加上陆康依然身体硬朗,其尚且年幼的儿子陆绩就不需如史上那般难以苦撑家业,还需陆逊帮衬

  陆康不是忠君么?要得到陛下的诏书,对燕清而言,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横竖燕清不打算娶妻纳妾,要能收养那与诸葛亮一般命运坎坷、早早就丧了近亲、除个血缘到底隔得颇远的从祖父外可谓是孤苦无依的陆逊,还能以此做台阶,给予对他们隐有不满、却不敢言说的以陆家为首的江东大族一些安抚和便利。

  在这东汉末年,除了对“虎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这类诗句烂熟于心的燕清外,又有谁能看出陆逊这不过实岁十三的小孩儿的潜在才干,实在不可估量来?

  陆家是江东大族,自有人才济济,此时距这块蒙尘璞玉大放异彩的时刻还遥遥无期,他又谦逊耿直,不似诸葛亮还精通营销自炒、自抬身价的一套,可想而知的是,在家族当中根本不受重视。

  要是能以他换来目前权倾天下的吕布麾下最受宠信的燕清的示好,又是赋予如此高位,对陆家而言,完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

  要能进展顺利,不被对方觉得是逼其卖子求荣,误当做屈辱的话,完全可以算是皆大欢喜,两全其美了。

  燕清深深地叹了口气。

  要不是他与这些豪门望族的冲突,是普及教化,和将来施行科举制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他是半点不想惹恼这些庞然大物的。

  他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