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陈姓织娘_姜女贵不可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蒸制东西更为方便;平底的铛改为圆形深凹的锅就更妙了,非止可以烙饼,或炒或煮或蒸,都可!

  一器多用,莫过于此。

  只不过旅途中多有不便,直至到了北地才算把女君要的东西置办齐全。

  原本的炊具多为陶制,这一改,几乎全变成了铁制。

  好在北地多矿山,崇州冶铁技术尤为发达,其制作的兵器尖锐锋利,在整个大燕都相当知名。而精良的兵器与悍勇的士兵,这也是扈成梁于北地六州称雄的资本。

  不过,制作兵器那是官营作坊的事,民间冶铁作坊主要生产的是手工业工具、农具以及生活用具。打造他们所需的铁锅和蒸笼完全不在话下。

  庖厨们怀着一颗献宝的心,共呈上了四道菜。

  一道是炒鸡子。下盐米、浑豉、麻油炒制而成,黄白相杂,细擘葱白,香气扑鼻,观之悦目。

  一道是煎子鸭。选新成子鸭极肥者,去头、焰治,却腥翠和五脏,净洗后,细锉如笼肉,调料除了盐和豉汁,还加了椒和姜末。

  另两道为素食。一道是膏煎紫菜,一道是清炒瓠瓜。

  主食则是先锅煮后笼蒸的酥托饭。

  姜佛桑用得甚香,比平常多吃了半碗。

  搁下碗筷,夸赞了庖厨。

  庖厨连道不敢:“都赖女君调教。”

  姜佛桑心道,只要不让她动手,口头调教确实不算难事,这一点倒是得了先生真传。

  “媪,你们也用些。”

  良媪却不肯:“哪能和女君同锅而食。”

  姜佛桑就知道她们会是如此反应,所以直到自己吃罢才开的口。

  “我让你们用,自有我的道理。”

  于是同样的饭菜也给良媪和菖蒲等人上了一份。

  她们的反应远比姜佛桑的要热烈,表情也丰富得多。

  “如何?”姜佛桑问。

  良媪大赞:“甚香美!”

  五婢也忙不迭点头。

  随着蛮族地侵入,他们的一些烹饪方式也传入了中原,譬如羌煮貊炙,在南地高门亦不鲜见。

  但炒制之法却几乎没有。

  问女君,女君要么称是书中所见,要么称是突发奇想。

  不拘怎样吧,这种烹菜方法,可以变一瓜为数十种,食一菜为数十味,实在是妙不可言!

  临走之前,姜佛桑手列了一张食单给庖厨:“你们照着上面多加研习,很快用的着。”

  而后又指了一个庖厨,让他跟自己回萧府。

  方婆见女君出去半日,冷不丁领了个新庖厨回来,不由忐忑起来。

  及至得知这庖厨是打南地随嫁来的,猜测可能是女君食不惯北地饮食,不由暗恼,自己早该想到这一茬的。

  姜佛桑也未多言,只让新庖厨多随方婆学学北地的烹饪之法。

  如此一来,方婆心里好受许多。

  同时暗下决心,必要早日学会南食才好。

  姜佛桑为人和煦,不爱管闲事,又十分大方,很快便博得阖府上下的欢心。

  当然不是所有人的欢心。

  翟氏多日看下来,这个五弟妇,只知在棘原城中闲逛,说是要买铺面,迟迟不见动静,一味打听哪里有最好的吃食、最美的布料——整个一不谙世事只图享乐的世家贵女。

  她看不过眼,偏又自诩清醒,私下还提醒长嫂卞氏多加防备。

  毕竟姜女出身高贵,又是朝廷赐婚,若当真开口要接管府中庶务,卞氏还能拒绝?

  “我知长嫂你不想小人之心,也挺喜欢她的,但你经营多年,岂甘心将大权旁让?”

  对此,卞氏也只是笑笑,并不往心里去,还让她不要多心。

  而对姜佛桑来说,一切都还算顺利。

  只除了背后仍少不了嘲笑她不为夫君所喜的言语。

  不过那些话已经伤不了她,她也早不在意。

  萧家是她的起点,但不会再困住她一辈子。

  感谢岁颜离、苏荔娜给的月票~感谢大家给的推荐票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