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第96章_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仍窥见了一丝端倪。

  另外,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辅证。

  所有奏章都经过中书省,什么时候拟好的诏令,什么时候递上去,又在皇帝那里停留了多久,才被处理发到门下省政事堂。

  段至诚一清二楚。

  他为相十年,对皇帝处理政事的习惯是非常了解的。

  好几次,皇帝处理政务的节奏突一顿,本应该当日下发的奏折都没有发下去,过后奏折处理速度也比平日慢些。

  他敏感察觉不对。

  次日,他便着意观察皇帝脸色和表现,确定,皇帝是头风发作了。

  与二子对峙,把控朝堂,用防太子,再加上政务繁重,久疲之下,皇帝身体不堪重负了。

  根据奏折批复情况来判断皇帝病情,段至诚可以肯定,皇帝头症越来越严重,发作越来越重越来越频繁。

  头颅之病,很容易引发大事的。

  段至诚长吁一口气。

  到了今时今日,段家,宁王府,以及他们所有人,已经不能后退半步了。

  一步差池,粉身碎骨。

  不能让太子历练后越发纯熟起来,也不能让皇帝慢慢削去他们的羽翼。

  冬季是头风疾病急变的多发季节。

  他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

  具体该怎么安排,他已心中有数了。

  但思忖过后,他还是不打算告诉萧迟。

  他这外甥重情,也免他两难不好受了。

  让他来吧。

  ……

  九月中旬,皇太子萧遇顺利完成的荐举审核的差事。

  皇帝夸他处事谨慎,深肖朕躬。

  又问及兵部尚书戚达,大将军仇崇等人,太子表现如何?

  戚达仇崇俱道,皇太子殿下理事慎密,亲力亲为,全无疏漏,实乃社稷之福。

  一时满朝褒赞,东宫彻底走出先前低迷,重振声威。

  另外,总参处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颜琼等人既得皇帝信重,自是有真才实干的,十几年厚积薄发,总参处很快成为除三省以外的另一核心中枢部门。

  并且因为皇帝的重视和刻意抬举,一时风头无量。

  而作为总参处一把手的皇太子萧遇,更是声势逼人。

  在皇帝的指示和支持下,和两位弟弟斗得是如火如荼。

  御史台频频上参人的折子。

  常在河边走,哪可能一点都不湿鞋?为官这么多年,从公务都私人品德,从头到脚去扒,多多少少能扒出毛病来的。

  现在局势一变。

  皇帝以太子为刀,不断去贬谪或调离萧迟萧逸一派的人。

  一点一点地剥削,打压。

  萧迟亲自指挥,沉着应对。

  而段至诚则在做另外一件事。

  他以老太太的名义请了大夫进府长居,仔细询问后,调整并实施了自己的计划。

  正好入冬,地方大事小事不少,送往京城的折子越发多了。段至诚也不和奏议处斗法,尽可能多地将折子送过去,同时中书省这边拟诏,尽量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写得越发细致繁复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