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3章:大满贯(第二更,求月票,求订阅!)_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地方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要来的——一般来说,为了扶持地方产业,或者干脆就是为了送人情,对于这种荣誉上面不吝啬。

  八十年代末,消费者基于对国家或者是政府部门的信任,这种荣誉还是被看的很重。带有“三优企业”标致的产品到了市场上,也获得了了很好的竞争力。

  可是到后来这种荣誉越来越多,一些企业干脆也不走人情,也不找领导废那个功夫了。直接就拿着“三优”的标往自己的产品外包装上印——反正这年头“三优”放的多了,有关部门也懒得核查。

  慢慢的,消费者也就麻木。

  发展到近两年,国内的“三优”荣誉更是不好使——因为“国外”各种奖项开始发力,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什么“国际金奖”,什么“亚太地区最畅销品牌”这种极其具有唬人效果的光环开始时髦起来。

  这种“国际”奖项,着实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刚刚兴起那会儿,一些傻白白的企业拿了这种“国际大奖”,还喜滋滋的登个报纸,广而告之一下。地方媒体也认为这是极其有光的事情,往往给予大肆报道。

  可是就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这种奖项已经开始泛滥。

  在93年年底,浙省竟然有八家饮料厂宣称自己得到了各种国际博览会的金奖——媒体都懒得报了。因为在93年中旬,龙江省几乎所有的啤酒厂都接到了“喜报”,被告知获得了国际大奖。其领奖条件是,领奖人境外费用两万元,获奖费用一万元,终身大奖两万元,代理费八千元。

  半个多月后……六个啤酒厂的厂长几乎同时登报庆贺,发现得的都是同样的“国际饮料博览会金奖”。

  当一群从火山口坐过山车摔进冰窟之中的老总们意识到上当受骗,再去找那个总部在沪市的颁奖机构,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没错。

  哪有什么国际大奖?

  都是骗子。

  这么一个大笑话闹出来,市场上对什么优的奖项都已经不再感冒。

  所以李宪对于这几个省优品牌,还真就是……感觉如鸡肋。

  对荣誉本身没有兴趣,不过这些荣誉不要钱似的砸到自己脑袋上,这事儿就值得玩味。

  毕竟,新北集团获奖,集团法人获奖,而集团旗下的三个分公司四个品牌全部获奖,这种殊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这些奖项发下来,除了人大代表之外,企业家能在省内拿到的荣誉,李宪几乎拿全了。

  左思右想,李宪只觉得许是孙卫民给的人情,不疑有他。

  就这么忙活了足足五天。

  白天应付记者媒体,参加各种报告会议,晚上和新认识的领导或者企业家交流感情。

  快到年关了,经贸局和信息局这大搞奖励,也吸引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单位过来。

  干什么呢?

  拉赞助!

  比如什么大学的外联部啦,什么什么文物保护,动物保护协会啦这一类的民间团体或官方半官方的清水衙门,一个个的都奔着拿了荣誉的企业家使劲儿——这些人有钱呐!

  而拿了个“大满贯”的李宪,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一开始,他还象征性的给师大的芭蕾舞团赞助了五千,给铁人博物馆赞助了一万。没办法,这两家拉赞助的太卑鄙,派来的说客一个是师大的校花,一个博物馆文献馆的美女,一口一个李总叫着,每句话里都夹杂着赞美和加号。

  本来李宪拿了这么多奖心里就有点儿小膨胀,现在被美女一撩拨,心里边儿酥酥麻麻的,顺手就签了支票。

  可是这个口子一开,麻烦没头了。

  十几个部门蜂拥着至,你一万他五千的,可把李宪的那点儿色心色胆都吓没啦。

  要知道,这些赞助的钱,可都是从自己的腰包里往外出。家家都给,自己买房子的钱算是祸害出去了。

  到了撞车之后的第六天,李宪不得不躲了个清闲,将软硬不吃的薛灵推到了台前,替自己领取那些接踵而来的荣誉,自己则准备休养一下,然后过个消停年。

  可刚刚闲暇下来的李宪,怎么也不会料到;这个年,他是注定过不消停的。

  中午的时候,林翠公司接到了电话。

  此前外派到沈洋组织建立归真堂辽省销售大仓的团队,出事儿了!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