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百八十七.殖民地计划_大汉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绿洲建立军事堡垒。驻扎军队。同时让开垦团在控制区的土地上开荒。兴建水利。就地屯粮。

  近十万的开垦团和民团。属于耕战性质的民兵。他们同样适用于帝的赏罚军法。虽然不会有大规模的战争。可是帝国和西域各国之间的互相骚扰是少不了的。虽然帝在各个要地修建军事堡垒。但是西域各国小股骑兵部队的游击却是防不住的。总之昭武五年的西域战争。可以说是双方在互相放血。

  在帝国的西域控制区内。有不少西域人试图反抗帝国的汉化政策。可惜在段这位帝的杀神的坐镇下。所有试图反抗的人全被镇压了。短短的三个月里。段就下令处决了三万青壮男子。他丝毫不怕这种人口的损失。反正帝国内的流民还有不少。

  在段强硬的高压政策下。帝国控制区内的五十多万西域人都老实了下来。全都乖乖地穿上汉服。学习汉话。加入道教。接受儒家的教化。

  当西域的局势稳定以后。袁绍踏上了返雒的路程。天子为他准备了工部的职务。让他去和司马防一起主持黄河的治理工程。

  袁术没有去送自己的兄长。在他看来自己就算去了。也只是让兄长更加难受。毕竟作为西域都护府的军事长官。兄长的离开绝说不上光彩。

  昭武五年。孙坚他们在舰队启程前。终于等到了帝国国内的诏令。同时一起来的是帝国大学内部文渊组织中挑选的一批新儒家精英士人。他们将负责帝国对那莫城港口的内政事宜。同时也带来了帝国从南方抽调的第一批6军三个旅。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帝国将向交州。中南半岛。南印度各国沿海开拓的港口城市增兵十万人。

  这个庞大的计划和帝国的西域计划大体相当。不过就现阶段而言。真正能够短时间内帮助帝国巩固这些地方帝国的统治的倒是那些组成船队往来于帝国和印度航线间进行贸易的豪强和商人。而这里面目前得到出海贸易凭引的大半都是帝国官僚所属的豪强利益集团。

  对这些有背景的豪强和商人来说。先在帝开拓的港口城市跑马圈地。把地方占下来才是道理。于是不少得到内部消息的豪强和商人都是抢购了长江船厂的海船。在自己所属的地方征募百姓出海。

  帝国内部虽然表面上不限制土地兼并。可是各种律法却让豪强和地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侵吞土地。再加上朝廷时常组织的学讲解的经济课。也让帝国豪强们意识到在帝国内进行土地兼并。有一个度。一旦过这个度。不但有害于国家。更有害于自身。先不说那些流民会不会造反。天子先就要对付你。可是海外不同。他们可以随意地兼并土地。只要他们支持帝。按时缴纳自己该交的税赋。就什么事都没有。就算激起当地土著的民变。也自有帝镇压。这自然是让他们对海外的殖民地相当感兴趣。(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