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3章 劝你不要累这心_古玩之金瞳鉴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少,而长的比明星还帅气的只有你一个。”

  沈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帮人帮到底,难道佚名画就真的完全无法鉴定出自何人之笔吗?”裴玉琴拉着沈愈胳膊轻摇道。

  沈愈不动声色的抽出胳膊,“这也不一定,这东西主要看鉴定者的眼力,名气与地位。”

  “眼力我理解,但鉴定者的名气与地位是什么意思?”

  “比如《溪山行旅图》(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写生蛱蝶图》等,因为画作上并无作者款印以及署名,在明代以前都是归类到佚名画中的。

  “到了明代,董其昌把《溪山行旅图》、《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四幅佚名画都确定为董源真迹。

  “他甚至专门用“四源堂”收藏这四幅古画,因为都姓董更是称董源为‘吾家北苑’。”

  “其它三幅画基本没问题,而《龙宿郊民图》却是存疑,当然这画确实有很大可能是董源真迹,可能性甚至达到百分之九十五。

  “但一定是董源真迹吗?不一定。

  “大收藏家詹景凤在《东图玄览编》中说此图无款识,亦无前代明贤题字,相传为董源《龙绣交鸣图》,图名亦不知所谓,注意他说的是相传。

  “乾隆也说此画在元以前没有人可以鉴定,到了董其昌这里才鉴定为董源真迹。

  “不同于《潇湘图》等在宣和画谱中可以找到画名,《龙宿郊民图》宣和画谱中根本没有记载。

  “同样,《写生蛱蝶图》水平很高,可说是花鸟画中的绝品,此前也被很多名人收藏过,包括南宋贾似道。

  “但大部分藏家都是钤印,董其昌却是在该图上题跋:‘赵昌写生曾入御府,元时赐大长公主者屡见冯海粟跋,此其一也。’

  “至此以后,这图就是赵昌所做了,后人也就沿用此说法。

  “但是不是赵昌所画?不一定!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曾经说过《写生蛱蝶图》非赵昌笔,很像徐熙,但是北宋之画无疑问。

  “还有一种佚名画,本身没有名款,但有同时代名人的题跋,这种佚名画可信度更高一点,比如李公麟的《五马图》。

  “此图画的是宋朝元佑初年天驷监中的五匹名马,马旁各有一人执辔引领,马名依序是“风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

  “因为无款,按理说并不一定是李公麟的作品。

  “但是马后有北宋著名文学家,大书法家黄庭坚签题的马名,包括产地年岁大小等等,卷末尾纸更有黄庭坚写的题跋。

  “李伯时作。

  “李公麟字伯时,这样一来,纵然此画无款,但也等于李公麟自书名款一样了。

  “因为黄庭坚名气远远大于李公麟,他是宋四家之一,龙图阁大学士,一代文坛宗师,更是二十四孝主角之一,地位比李公麟高的不是一点半点,他说《五马图》是李公麟的真迹,那就是!

  “没有任何争议,也是毫无问题,所以此画成了马人物的最佳范本,后人推其为‘宋画第一’。

  “我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裴玉琴思索了好一会才问道:“你的意思是说,除非找到一个德高望重的鉴定大家来鉴定此画,要不然谁也没办法知道此画到底是谁多画。”

  “哎……”

  沈愈重重叹了口气:“恰恰相反,我是说现在想给佚名画找到作者根本不可能,董其昌在历史上的身份地位都有人质疑,何况是普通鉴定者,你何必累这个心,能买就买不能买算了。

  “并且就是名人鉴定佚名画也有翻车的,比如《文苑图》,宋徽宗赵佶鉴定是唐代韩滉的作品,图上也有宋徽宗题写的“韩滉文苑图,丁亥御札”及“天下一人”押字。

  “但据考证,此图为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的半部,讲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的任所玻璃堂与诗友李白、高适等聚会的情景。

  “还是那句话,咱们别说没名气,就是名气很大,鉴定佚名画也很难,所以不要去废这心思。

  “再说你又不是给自己买,工作而已,作为员工你绝对对得起这份工作了。”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