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 要过年了_重回1988,从收破烂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批量化蘑菇种植,在几十年之后已经非常成熟,参考的资料、书籍随处可见,甚至能够从网上买到包装好的基料,甚至已经有了孢子。

  但是这个时候,这种技术并不普及,自己摸索出来的技术和经验都当成宝贝,至少,这些东西能带来钞票,解决家里更加迫切的问题。

  要做的工作都已经安排好了,姚长利和程向利负责设施农业大棚的建造施工。

  实际情况也跟他所想的一样。只要能赚钱,刚刚改革开放的国民已经大部分都体验到了这种便利。

  而缺钱,基本上是绝大多数人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

  施工队伍根本不是问题,尤其是他给出了高于市场一半的工程费用。

  联系好的工厂按照时间约定,开足马力生产他要的5毫米玻璃,钢铁厂、型材厂都在按照他的高价订单和他提供的图纸,加紧生产。

  李立宏时不时也过来办公室坐坐。

  为了方便他们几个人从公司到项目现场来回交通,海川另外买了一台车,用来当做公司的公车。

  只要东西准备齐全,政府方面能够按时提供土地并进行简单的平整,电力线路拉过来,在海川的眼里,这基本上就算是这个时代政府方面能做到的最好的情况了。

  公司账上有足够的钱,海川撒手不太管事儿,这些就只能交给程向利和姚长利两人盯着。

  批发市场,设计院设计完成之后,现在程向利已经跑完了手续,等着开工建设了。

  对于批发市场,海川的想法就是要做大,做到后世新发地批发市场那种的规模和名气才算是稳妥了。

  他记得非常清楚,新发地批发市场每天的交易额就已经超过2000亿元。虽然那是40年之后的事情,但总归可以当成一个目标来追求不是么?

  现在只有100亩,等这一边建起来,将来还可以在旁边继续拿地建造啊!这根本不算什么事儿。

  第一期做成蔬菜批发市场,第二期可以扩大继续做蔬菜批发市场,将来再增加国产水果,进口水果等分区。

  第一期100亩地,就目前来说,真的已经足够了。

  程向利选的地方也在西城区,不过这家伙选的地方是在西城区二环外的西南角上。周围本身就全部都是农田。

  海川对现在的选址并不介意,反正过不了多少年都是要拆迁的。

  选哪儿都一样!

  从办事效率上看,海川是真的认为这些官二代和富二代区别还是很大的。

  比如工厂领导的孩子方海,王俊凯等人,真心是能力和眼界都要差一些。

  他最近联系最多的这几个家里都是官场的子弟,眼界格局都跟方海他们不一样。

  家具厂的事情本来是交给林俊杰的,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什么结果。

  海川跟林俊杰、王俊凯还有方海也见了几面,打印好的资料给到手上,跑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