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侄女的闺蜜(二)_洋港社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党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我想占还占不到呢!”

  想到那些在工厂打工的老乡,将来说不定真会遇上被拖欠工资的事,徐谢琳连忙说:“我填,谢谢韩哥。”

  “不用谢,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韩晓武笑了笑,接着问:“琳琳,如果只是想赚钱,去大城市多好,你怎么想到来安海打工的?”

  “韩哥,说了您别笑话,我是山里长大的,小时候除了BJ、东海几个大城市,只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叫安海的地方。”

  “安海离你们那儿有上千里,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安海有老师在我们那儿支教,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总让我们好好学习,说将来要是能考上民族中学的安海班,就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还能找到好工作。”

  “安海有老师在你们那儿支教?”韩晓武真是第一次听说。

  “有啊,现在还有,已经几十年了!我初中的班主任就是安海班毕业的,她考上了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回去做我们班主任。”提起上学的事,徐谢琳有些遗憾:“我初中时成绩不好,没能考上安海班。不过我高中老师也是安海老师的学生,我们那边的人都叫安海老师舅舅。”

  “为什么叫安海老师舅舅?”

  “舅舅是我们那儿对最尊敬的人的称呼,大家都很尊敬安海老师。”

  韩晓武没想到安海居然有老师在南云支教,而且支教历史长达几十年,下意识问:“所以你大学毕业之后,就想来安海看看?”

  “开始只是好奇,没想过真来。一个人都不认识,也不敢来。后来有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说她在东海上班,我就去东海了。去了才知道像我这样的学历,在东海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想着安海离东海不远,就脑袋一热买车票来了。”

  “可现在的工作也算不上有多好,至少工资不算高。”

  徐谢琳没想到韩晓武会这么说,犹豫一下,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韩哥,说了您别笑话,我是山里的孩子,在山里出生,在山里长大。我爷爷是插队过去的,上过初中,是我们那儿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做了几十年民办教师,觉得不上学、不识字没出息,只能一辈子窝在山里,所以省吃俭用供我爸上学。我爸我妈受爷爷影响很大,不管家里有多难,也咬着牙供我和我弟上学。

  可村里有些人觉得上学没用,有好多跟我差不多大的亲戚朋友没什么文化,现在虽然从山里搬出来了,可我们老家的经济没沿海地区好,工厂很少的,想打工都找不到活儿。就算能找到,工资也不高。”

  想到侄女说她在安海有不少老乡,韩晓武猛然反应过来:“所以你就带他们来安海打工?”

  “也算不上带,我在商场上班,时间多,没事就借同事的电动车去开发区和高新区转,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