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五章 真是谢谢你了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读书变成了普通百姓上升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且还越来越重要,宋明之际朝堂几乎成了文人的天下。

  文人们不仅重文轻武,还重文轻技,既没有利益在后面驱使,也没有地位提升的希望,真正有能耐的人都科举去了,自然没人愿意勤勤恳恳去攀科技树。

  至于到了清朝,更是不提也罢。

  这种环境之下,想要早早点亮科技树是很不容易的。

  士农工商士农工商,读书排第一,务农排第二,搞技术的、搞经济的,那都是末流!

  巧的是,这两样正是后世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一个人怎么才能改变一个时代?

  一个人怎么才能左右所有人的想法?

  为什么王安石所在的这个时期涌现了无数人才,最终王安石变法却寥落收场,甚至酿成整个北宋最惨烈的党争,间接导致几十年后北宋变成了南宋?

  也许因为他要对抗的不是某个人、不是某个利益集团,而是整个时代。

  王安石的思想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

  有些东西扎根了上千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早已根植在每个人的骨血深处。

  自古以来,改革时动刀子的地方越多,触及到的利益就越多。

  要是不能让人看到各项改革举措的好处多于坏处,心甘情愿地跟着你干,路只会越走越窄。

  苏辂站了起来,把小手背到身后,踱步走到外头的走廊上透气。他在廊下站了许久,叹着气说道:“春天快过去了,天气马上要热起来了,得让金刚赶早去预定点冰才行。”

  老江本来看苏辂小脸紧绷地立在那儿,还以为他在思索什么要紧问题,一直没敢出声打扰。

  听到苏辂这么一嘀咕,老江才回过味来:苏辂都没到十岁,哪有那么多要紧问题好想?

  每天吃吃喝喝,才是苏辂该干的事啊!

  老江应和道:“开封这边冰好买,据说各家自己都存着不少,他们是不用去外头买的。”

  苏辂连连点头:“你这倒是提醒我了,回头要是我买不着冰就去跟我赵贤兄借,而且借了绝对不还!”

  一想到以后自己可能要给老赵家打工,苏辂心里就很不得劲。

  要不是头上悬着把不知什么时候会落下来的铡刀,谁愿意辛辛苦苦去上班啊?

  狗大户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苏辂把同年册还给老江,回屋开始自己的练字大业。

  还真别说,不愧是欧阳修和范镇这种大佬送的字帖,他瞧着就是不一般。当初苏辂练字时用的都是印刷字帖,笔划和结构都是入门级别的,与眼前这些完全没法比。

  最大的区别就是,欧阳询的字笔锋险峻,天生有着无法磨平的棱角。后世许多字帖偏就是把这份棱角磨平了,笔画之间的细微变化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化的工整。

  这就失了欧阳询那股子精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