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一章 我们大宋人多!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休息了一个冬天的舟卒还营,正沿着江岸拉船。

  苏辂一行人沿着江前行,驻足看了几波喊着号子经过的舟卒,没找着机会与他们闲聊,倒是撞上个眉头紧锁的官员。

  苏辂与赵仲鍼几人对视一眼,下驴上前向对方问好。

  对方得知苏辂三人的身份,也自报家门,他乃是御史吕景初,目前判汴京都水监。

  目前他手头这些事其实是三司管的,不过近年来漕运混乱,朝廷特意把这一块分出来找专人管着。

  苏辂好奇地问起都水监是干什么的。

  吕景初给他们简单地讲解目前的工作内容。

  近几年粮纲败坏,漕运状况非常糟糕,各地运粮效率低下。

  运粮任务完不成,苦的还是百姓,有门路的舟卒贿赂一下胥吏就可以调去轻松的地方,没门路的舟卒可能得老死江上、一辈子都回不了家,他得负责督促各地转运使让当地增造船只提高运粮效率。

  这样下去,逃卒会越来越多,这些逃跑的人成为流民,会变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赵仲鍼听得吃惊不已。

  “运粮还有这么多门道。”

  吕景初见他们几人听得认真,便给他们讲了每年要征调的舟卒数目。开封百万户人家,那么多嘴巴要吃饭,粮食的运输可不是小问题!

  这个赵仲鍼还真没好好了解过。

  想不到粮食产出来了,运到开封还得消耗这么多人力物力!

  吕景初叹息着说道:“开封乃是国都,那么多人的衣食住行看似是小事,实则得以举国之力供给。”

  吕景初还得亲自盯着漕运之事,苏辂等人也不再打扰,一行人别过吕景初继续前行。

  赵仲鍼感慨道:“不出来走走,很多事我根本不可能知晓。”

  苏辂娓娓与赵仲鍼讲起运粮的历史往事:“我们这还算好的,至少还运得进来。当初唐朝定都长安,到了春夏之际就闹粮荒,那会儿青黄不接,地里只剩青苗,皇帝也没辙,唐高宗时常带着文武百官以及将近十万的随行人员去洛阳那边蹭几个月饭,因为洛阳有通往江南的大运河,可以直接从江南运粮过来。”

  王雱平时也时常读书,只是没从这么刁钻的角度读过史书。他忍不住狐疑地问:“真的吗?”

  苏辂说道:“那是自然,我们到洛阳后可以去找找看,说不准还能找着隋唐时期的粮仓遗迹。回头要是琢磨不出该给先生他们交什么文章,大可以拿这个当议题。”

  赵仲鍼说道:“这想法好,我先记下来。”

  一出门就找到了可以写的议题,赵仲鍼心情一下子飞扬起来。他说道:“等到了洛阳,我要去查查当地的典籍,看看当年唐高宗是不是真的会去洛阳蹭饭。那还真不容易!”

  苏辂说道:“那也是经过‘贞观之治’后人口暴增,长安那边才会吃不上饭。到了战乱频起的时候,百姓死的死逃的逃,他们就没这个烦恼了,只那么几张嘴巴,随随便便就能喂饱。”

  赵仲鍼听苏辂这么一说,又觉得还是有点烦恼好。

  人么,当然是越多越好,没人的话可真是什么事都干不了!

  赵仲鍼说道:“那我还是希望我们大宋人多!”

  更!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