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 他甘心吗?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妻子,不然两家结亲不成反结仇可就不太好了!

  苏辂听着苏轼语重心长的教育,只能乖巧点头。

  兄弟三人再次回到成都府,没来得及歇脚,便接连有人来求见,而且要见的都是苏辂。

  最先找过来的是李绍。

  李绍最近消瘦了不少。

  读书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贼后悔!

  李绍见了苏辂,苦着脸抱怨:“我才知道夫子他们的戒尺是你送的,你怎么能这么狠心?明知道我在里头受苦受难,你还给他们提供打我们的玩意!瞧我被打得,都攒到假期出来见你了!”

  苏辂没想到范百福他们把自己卖了。

  不过承认是不可能承认的,他怎么可能会祸害自己的好兄弟呢?绝无可能,他可是大宋第一仗义人!

  苏辂义正辞严地反过来质问李绍:“我只是送他们一把尺子,谁知道他们会拿来打人呢?我记得《孟子》里头有句话,大意是‘有人拿刀子杀了人,却振振有词地说这不是他干的,是刀子干的’。你不抱怨打你的夫子对你们太严苛,反而来怪我送了他们尺子,跟杀了人归罪到刀子头上有什么区别?你真的把我当朋友吗?”

  李绍听了很是惭愧。

  好像是这个理没错。

  苏辂很是满意,不枉他当年熟读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课文。

  当初被逼着背诵课文的时候他还觉得没用,现在才发现只要是学到手的东西,总有派上用场的机会!

  学得越多,越能忽悠人!

  苏辂轻轻松松把李绍哄走,江先生又找了过来,带来了他新写好的戏文。

  自从《铁面将军平蛮记》火了以后,勤劳勇敢的成都人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在题材和内容上不断创新,虽然大部分还是在蹭《铁面将军平蛮记》的热度,但也有一两出新戏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了!

  这可真不容易。

  在回眉山之前,苏辂又委托江先生给他写一出新戏,原始材料是他从他爹那边要来的以及他从张方平那里抄来的,配套的还有《见微录》这本理论指导书。

  由于这次的原始材料太多,江先生没能一天写完,今年中秋都没睡好,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将这些材料化繁为简,既要突出主人翁的伟光正形象,又要延续《铁面将军平蛮记》的趣味性,保证能应和广大群众的喜好。

  样板戏不难写,难写的是受欢迎的样板戏。

  你要是强行在戏里输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观众可能会骂你一声“煞笔”并且转身就走。真正的洗脑必须做到润物细无声,绝对不能生拉硬扯、生搬硬套,观众又不是傻子!

  江先生通过反复研读各项材料,在中秋佳节这么重要的团圆日子闭门写书,终于赶在苏辂回来前把第一出戏写了出来。

  这出戏叫《大宋提刑官》。

  当然,这和后世的《大宋提刑官》关系不大,主要讲的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