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笔给你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想多吃点?

  苏辂本来正慢腾腾地吃着,见其他人扫荡得那么快,不由加快了下筷子的速度。

  一旦看到别人饿死鬼投胎一样抢吃,感觉自己碗里的食物都更有滋味了!

  吃饱喝足,苏辂踱步回落脚的禅院,看苏轼和文同斗画。

  唐初更流行的是工笔画,画画大多是带有记录性质的,比如《步辇图》,记录的就是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画面;再比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记录的则是功臣们的画像。

  直至出了个王维。

  王维是个大诗人,也是个大画家,他开创了山水画的先河,所作的诗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他开始,大伙逐渐觉得画画意境到了就行了,不必追求过分的工整与高超的画技。

  到了宋朝,朝廷重文轻武,朝野之间文风大盛,大伙更是觉得画画可以当成陶冶性情的消遣。

  除了专业的画师,文人们画的都是水墨画,运笔没那么多条条框框。

  苏轼曾经跟着文同学画,两人一别多年,见面后自然手痒得很,想看看彼此的画技有没有进益。

  苏辂在旁边观战,苏辙还给他科普了一番文同过去的事。

  文同最擅长画竹子,最开始他也不觉得自己的画有多珍贵,谁带着点布匹来求他画画,他都随意地画给对方。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登门求画,甚至还出现了高价转卖的二道贩子,文同就越来越不耐烦了,有次再看到那二道贩子腆着脸上门还当众把对方带来的布匹往地上一摔,表示老子不画了!

  为此,那二道贩子到现在都还到处诋毁文同,说他出名了就心高气傲!

  好在文同如今考上进士了,有功名傍身,不靠画画吃饭,不怕对方这种诋毁。

  苏辂边看苏轼他们落笔勾画竹子的模样边听苏辙讲八卦,才知道得寸进尺这种事古来有之。

  后世不就有个农村人唱歌出名了,满村人靠着巴着他吸血、靠直播他赚大钱,一旦他表现出半点不乐意,村里人就骂他忘本、骂他红了就不认父老乡亲。

  苏辂觉得吧,这些人不能惯着,换成是他,他能连夜跑路。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文同表哥的做法苏辂就很欣赏,能当面翻脸绝不和他们多哔哔!

  不过人各有志,他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

  苏辂胡思乱想间,文同与苏轼的画已经画成了大半。

  两个人落笔都挥洒自如,风格原是一脉相承,如今瞧着却大有不同。

  文同画的竹子就像活在纸上,枝叶分明,姿态从容,画上之竹微微倾斜,仿佛有清风徐徐吹过,整幅画和他本人一样儒雅清逸;苏轼的画则像是有大风吹过,画上之竹枝叶狼藉,却牢牢地抓住地面,愣是透出一股子风来不倒雨来不愁的韧劲!

  苏轼画成掷笔,转头见了文同的画,哈哈一笑,说道:“我就知道正经画竹子我肯定比不过你,所以我才画经历了暴风狂雨的竹子。怎么样,看起来没比你差吧?”

  文同转头一看,自是赞许不已。

  他由衷说道:“你平日里多练练,日后必定能自成一家。”

  苏轼连连摇头:“自成一家太累了,还是让别人去成吧。”

  苏辙说道:“哥你这话,听着像是辂弟说的。”

  苏辂躺枪。

  苏辂说道:“那不一样,哥哥是能做而不去做,我是有自知之明!我要能做到的话,我肯定二话不说就开宗立派去了!”

  苏轼抬手往他脑袋上薅了一把,说道:“小小年纪的,就敢大言不惭说什么开宗立派!”他拿起桌上的画笔,“笔给你,你也来画一幅,我们来看看你有没有开宗立派的天分。”

  苏辂没想到苏轼这么残忍,居然要拿他的巨作出来公开处刑!

  苏辂不怂,二话不说拿过画笔,挥毫落笔,向他们展现自己十分之一的绘画才华。

  不就是画竹子,谁怕谁啊?

  他是泼墨界的先锋派画手!

  苏轼几人看完都沉默了。

  这画的是竹子?

  真是笔落惊风雨,画成泣鬼神!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