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3章 惊喜蛮多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欧陆,锡器一直很盛行,包括著名的阿拉丁神灯故事中,那盏神灯就是锡制的。

  因为锡的熔点较低,在制作成灯具时,一般会混合一定比例的白铜,或者马口铁。

  听说这件锡制灯盏,竟然能卖五美元,赵斌心中一喜,这件东西是他从仓库里随手捡来的,没想到带到香江能卖出五美元。

  殊不知,这是李承的进货价,除尘清洗处理之后,这台锡制灯盏,怎么也要卖出三十到五十美元!

  这是在香江的定价,如果在纽约,价格还能往上走走,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货品。

  一件行货开路,让李承和拉夫特都来了精神。

  鉴定工作,李承为主,拉夫特和汉斯也能帮衬一二。三人坐在麻袋前,一件件往外掏东西,感觉挺特别。

  吴卫东负责记录,李承不仅会说出这些货物的名称,年代,顺便还估出这件货品将支付多少金额给赵帆。

  因此,赵斌也拿着笔在旁边记录,稍后再合计总价值。

  虽然不明白堂弟为什么如此信任这位年轻人,可赵斌也能感觉出来,这位年轻的香江富少,报出的价格,应该没骗人,很让他惊喜的。

  因为他为第二件黑乎乎的长棍子一样的东西,报出两百美元的价格。

  李承拿在手上的,是一根烛台。

  别看它黑乎乎的,那是因为年代久远灰垢重重,而且沾满蜡油,其实是混银的,拎在手中很沉,至少八零银,两公斤左右。

  单纯银价,差不多就要两百美元。

  李承的报价,其实是黑了心的。

  这件烛台,共分为底部底座、中间竖杆,中盘,乃至顶部三叉钎四部分组成,可拆卸的那种,盘边和底座上有錾刻纹线,被蜡油和灰垢遮挡,看不清什么。

  年份嘛,大约在清中期,乾隆到嘉庆年间,同样是宗教用品。

  这件算是贵重物品,被他单独放置,稍后带回去清洗。

  掏出第三件,是掰弯的铜质十字架底部,断口不是很平整。

  我去!这应该是有人直接用手将铜质十字架从教堂尖顶上掰下来。

  “拉夫特,这件东西,你收起来吧。”这件东西不合适售卖,将十字架递给拉夫特。

  “哦,上帝!”在旁边鉴定货品的拉夫特抬头,惊叹一声,连忙站起来,在胸口画了一个十字,双手接过这件受难的十字架,捧着它念念有词。

  这家伙平时大大咧咧,其实他是一名虔诚的新教徒。

  接连三件物品,都与宗教有关。李承抬头对赵斌笑笑,问道:“一袋子一个仓库?”

  用的是标准普通话,比赵斌的还溜。他讶异的点点头,“李少说的没错,都是一个仓库挑选出来的,放在一麻袋中。”

  不用说,接下来肯定还有。

  中原地区的欧美工艺品,来源有三大类,第一类就是宗教用品,都是早些年教堂被捣毁后积存下来的用品其次是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